你守国,我守你!东营女子一生未嫁照顾抗美援朝老兵
她叫王秀华,83岁,从抗美援朝战场上九死一生,从军19载,执行任务腰椎骨折,终生未婚;
她叫杨树庆,60岁,照顾姨母42载,辗转两地,不离不弃,一生未嫁。
姨甥相依为命,杨树庆对王秀华的爱超越母女,更是一份对军人的仰慕。
心里甜,命就不苦。
寸心言不尽,冰壶万缕丝。
青春守国,青春护家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
83岁的王秀华嘴里只剩了3颗牙,虽然吐字不清楚,却仍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旋律唱了出来,这是她一辈子不能忘怀的生命赞歌。
“她那时候是在前线,是在野战军区医院。晚上疲倦了就睡了,等醒来身边负伤的战友已经牺牲了。没有害怕,只有无边的心疼,就算战友牺牲了,她仍然会给战友把伤口包扎好……”说到这里杨树庆再度哽咽了。王秀华是杨树庆的四姨,从小被四姨的英雄气概感染,她将王秀华当做英雄,更胜过亲人。
在杨树庆的叙述下,泛黄的回忆,呈现在大家面前。
1951年1月,14岁的王秀华参军入伍,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年底回国;1958年在沈阳执行任务时负伤,第三、四腰椎骨骨折,腰部软组织挫伤;1969年从齐齐哈尔203医院退伍。退伍后,王秀华回到老家丹东市在棉织二厂职工医院做了一名全科大夫。
由于腰椎损伤,让王秀华常年拄着拐杖,并终生未嫁。丹东地区冬季异常寒冷,大雪铺天盖地。考虑到王秀华一人生活在他乡,无人照料。1978年,刚满18岁的杨树庆与父母商量后,决定离开东营,远赴丹东照料王秀华。
当踏上火车的那一刻,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她深知,这一走便注定了她一生的命运。未婚夫不愿背井离乡,更不愿一起照顾伤残老人,与其解除婚约。
杨树庆却铁定了心,“我要照顾她一辈子。”
一生仰慕,一生不悔
在杨树庆的记忆中,王秀华是个刚强又无私的人,只要自己手里有一点钱,她就赶紧给困难的战友家送去。当杨树庆问起,她总是说:“战友们那么困难,这点钱不用还。”即使身体有残疾,王秀华穿的衬衣必须是雪白的,皮鞋必须是锃亮的。
1980年临近春节,大雪下了一整夜,有一米多深,拄着拐杖的王秀华摔倒在雪地里,让本就有腰病的她久久不能起身。然而短暂躺了两天后,王秀华又上班了。
“她就是我的榜样,她曾教育我,要好好工作,报效祖国。”杨树庆说道。
“丹东要比东营艰苦得多。”杨树庆克服生活中的各种繁琐,无微不至地照料着王秀华。王秀华再也不用为生火做饭发愁,再也不用为刺骨的冰水洗衣服发愁,再也不用担心生病无人端水送药……王秀华胖了,但杨树庆稚嫩的双手却糙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