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潜艇战线救火女英雄孙玉美
作者按:根据2006年《往昔岁月》中王玉芬“救火英雄孙玉美”和魏友琳“守住心中那片净土”两篇文章改编。
1968年6月,19岁的孙玉美怀着做一名青年工人的愿望,离开北京,支援三线,来到潜艇核动力研究设计试验基地,即909基地。同来的6名同学,3人分到工厂当工人,1名分到图书馆做管理员,她和另一位同学分配到基地生活区2号点的托儿所当了“孩子王”。虽然那时她心里并不是很愿意,但在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教导下,在父兄的鼓励下,她满怀激情地开始了培育照顾婴幼儿的辛勤劳动。一天天,一月月,她的真诚和热情,得到家长们的信任,赢得同事们的赞扬。随着基地各项工程的进展,1970年组织上又调孙玉美去加强工作区1号点托儿所的力量,她二话没说立即到新的岗位报到。她知道,只有做好保育员的工作,才能使奋战在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工程第一线的父母们放心,才能尽快为我们国家核潜艇提供合格的核动力装置。
1971年7月3日晚10点多钟,天上乌云翻滚,霎时电闪雷鸣。孙玉美正躺在床上和女友谈心,忽然听到“仓库起火了”的急切呼喊声,立即翻身而起,毫不犹豫地向出事地点奔去。她和一些解放军战士第一批赶到失火仓库的现场时,火势凶猛,已封住库房的门窗,正逼近墙边摆放汽油桶和氧气瓶的油毡棚。孙玉美和战士们勇敢地冲向油毡棚抢险……,突然,仓库围墙垮塌,正好压在她的身上。
仓库雷击起火的消息通过高音喇叭迅速传遍整个基地,急速赶来灭火的人们奋不顾身地向火势最猛的地方冲去,借助火光,发现了倒在烈火中的小孙,大家用双手扒开滚烫的土沙块,抬出不醒人事的孙玉美。
严重烧伤的孙玉美被紧急送往医院,她4日早上稍微有些苏醒后,还在半昏迷中说:“让我去给小罗打个电话,班上没人怎么办?”守护在一旁的医护人员无不为之动容。为抢救这位工人的好后代,上级派来有经验的医生组成抢救小组,并送来了贵重药品。然而这一切都不能减轻大面积深度烧伤带给小孙的肉体痛苦,一次次治疗把这个羸弱的姑娘折磨得死去活来。为了使自己坚强起来,每当她从昏迷中苏醒,就要求护理人员为她读毛主席语录,讲英雄的故事,那是她战胜剧痛的精神支柱。
8月8日,她已闯过三道险关,遭受伤痛折磨已经一个多月后,出现了后期血症。在高烧41.1度,生命垂危之时,这个工人出身的女孩,还在用微弱的声音和守护在身边的同事一起忆苦思甜,借此来缓解疼痛。
这就是一个为崇高理想而勇于献身、年仅22岁的普通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