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农民进城与县域城市化的风险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市化率只有18%,到2019年中国城市化率已达60%。在大约40年的时间里,中国城市化率提高了4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城市化率提高大约一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化速度在进入21世纪后呈加速态势。2000年中国城市化率只有36%,2019年城市化率提高了24个百分点。按每年新增一个百分点的城市化率计算,未来20年仍然是中国快速城市化时期,到204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75%至80%,达到中国城市化的极限,中国也就大致完成了城市化。
假定未来20年仍然是中国快速城市化时期这一判断没有错,那就还有两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讨论。第一个问题是当前中国城市化率是按居住地来计算的,若按户籍来计算,中国城市化率则只有45%左右,与居住地城市化率相差15个百分点。户籍城市化率与居住城市化率相差15个百分点并非仅为统计口径上的差异,而是与进城农民对自己在城市就业与收入的判断有密切关系。后面我们将做简略讨论。第二个问题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农民如何进城,他们进到哪级城市才算是完成了城市化?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一问题。
一、为什么户籍城市化率低于实际城市化率?
户籍城市化率低于实际城市化率有三个原因。第一,沿海发达地区某些农村已经实现工业化,变成沿海城市经济带的内在组成部分。这些地区的农民虽然仍是农村户籍,但他们却早已完成由农业到第二、三产业的就业转移,实际生活也已经城市化了。这些地区的农村是就地城市化,农民虽然仍是农村户籍,却早已有城市就业收入与生活方式。第二,农民家庭进城了,甚至已经在城市买房了,他们却仍然保留了农村户籍。这包括农村户籍子女考取大学,却未必将户籍迁往城市,而多保留农村户籍。在当前的各项政策中,将农村户籍转为城市户籍对农民来说并无特殊的好处,保留农村户籍对于在城市教育、就业乃至居住并无不便,而一旦迁入城市再想获得农村户籍几乎没有可能,因此,农民虽然进城却仍然保留农村户籍也就没有什么不好。第三,农民工仅仅是进城务工,他们虽然在城市务工并被统计为城市人口,但他们却并未在城市安居,他们的父母和子女仍然留守农村,他们当然也不会将户籍转入城市。
应当说,经过多年改革,城市几乎不再对农民进城设有门槛,之所以户籍城市化率远低于人口城市化率,并非进城农民由农村户籍转入城市很困难,进城农户无法在城市落户,而是进城农户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脱离与农村的关系,进城农民普遍希望保留农村这条退路。之所以农民普遍希望保留农村这条退路,很大程度上又与进城农民在城市体面安居的预期不足有关。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