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未来,生态农业能应对极端天气吗?
导 语
高温、大旱、湖泊严重缩水,目前我国和世界很多地方正体验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异象。减少碳排放迫在眉睫,这是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紧要条件。或许众所不知的是,农业是气候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之一,因为全球农业99%是石化农业。所谓的石化农业是高度消耗石油能源、依赖化工产品(农药、化肥等)、进行规模化、单一化种植的生产方式。农业领域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所有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1-15%,而整个食物供给体系产出的温室气体则占排放总量的约50%。此外,石化农业模式还导致了土壤板结,土壤表层被雨水冲刷的化肥颗粒流失到江河湖海,造成富营养化,使水体缺氧,大量水生生物窒息而死。人类长期食用残留着农药化肥激素的粮食蔬果肉类,也带来了大量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健康问题。怎么办?有没有既有利于减排、也有利于土壤和生态环境、还有利于健康的农业模式?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蒋高明老师认为答案是生态农业!说起生态农业,很多人既接受又不接受,承认生态农业好,但是怀疑生态农业不可推广。在本次特邀对谈中,我们向蒋老师提出了这些问题:生态农业的产出是否很低?如果在全世界范围内,不使用化肥或者转基因,它能够养活全球几十亿人口吗?生态农业对农民的收益有何影响?生态农业如何能够推广?如何在实践中避免资本对生态农业的腐蚀和破坏?蒋老师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回答了这些问题,尤其分享了他在弘毅生态农场实践多年的“五位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读者们可以自己判断,这样的生态农业是否应该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主讲人|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主要研究生态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主持人 |黄瑜
对谈人 |马云 王一鸣 王丹
文字整理&校对 |周之光 羽山 侯毛 格桑
责编|周之光 侯农 侯鼓
审稿 |格桑
后台编辑|童话
蒋高明:乡村振兴的钥匙——“五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
主持人
蒋高明老师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教授,《植物生态学报》的副主编,曾经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生态学会副秘书长。蒋老师是一个非常“高产”的科学家,他的作品涉及理工科、人文社科等多个学科。
以下是蒋老师的部分著作。第一本是他主编的教科书《植物生理生态学》,第二本《乡村振兴——选择与实践》是2019年出版的,另外还有《生态农场纪实》《中国生态六讲》《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生态环境危机》《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等等,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买蒋老师的书来看,去深入理解他的生态农业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