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方向、道路、实现形式
——关于中国建立10个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建议方案(修改版)
马格宁思
2021年10月10日(首发版)
2022年07月23日(修改版)
摘要:中国农业的问题,事关国家命运之生死存亡的大事。中国的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四个现代化目标,除了农业现代化之外,均已经实现了。因此,实现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势在必行,它的实现,不仅仅在于它本身,而且是为中国全社会的现代化,起到了引领、奠基的作用。本文将着重阐述,中国农业发展的阶段与歧途;中国农业现代化可供选择的农业模式;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五大标志性指标;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国家主导举全国之力自上而下实施战略思想;中国农业现代化实施的方法和步骤等一系列问题。以建立“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为火车头,实现农业及引领全社会现代化的建议方案。
关键字:中国农业现代化、农业制度、农业模式、农业生产方式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与歧途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数千年来了,农业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农业模式是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的、小农经济模式;生产方式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中国在这条路上走了二千多年。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中国农业走过了70多年的发展,迄今为,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一)中国农业的第一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冬季开始,在我国大陆上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外,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没收了仅占农村人口20%的地主与富农所占有的80%的土地,分配给了占农村人口80%的无地或少地的贫下中农。到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农村胜利完成。加上老解放区土地改革,全国大约有3亿多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其它一些生产资料。土地改革的胜利,结束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与压迫,终结了农民对地主阶级的依附关系,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进一步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为新中国立国树威的第一仗,即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由于当时实行的土地制度是私有制,它与千百年来农民买房置地“私欲”相吻合,短短几年广大农村中,由于自然灾害、缺少劳动力、经营不善、生老病死等种种原因,出现了有的农民买房买地,有的农民卖房卖地,再次陷入贫困的情况,这些与共产党人让农民人人有地种的初衷相违背的,也绝不会允许新的地主阶级产生。还有重要的原因,社会主义建设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特别是土地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所以,改变土地私有制,改变分田单干的生产方式,将成为下一次农业革命的重点。
第一发展阶段基本特征:农业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农业模式个体农业,即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农业生产方式是一家一户的、分田分地的、自然经济的、个体经营形式;农业组织形式是无组织的。
(二)中国农业的第二发展阶段
中国农业走上了新的一个岔路口。终结了二千多年来的个体自耕农模式,将几亿农民组织起来。这个发展阶段,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
1、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1949年-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对个体农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将农民土地私有制改变为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所有制的过程。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分为三步进行,因而土地也是逐步由农民私有制变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制的。
(1)建立农业生产互助组(1949年-1953年):在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分散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劳动互助。在这个阶段,虽然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仍然是私有的,所有制还没有改变,但农民劳动者不仅在自己的私有土地上劳动,还要到互助组内其他农民劳动者的土地上劳动,农业劳动开始具有了某些直接的社会性。
(2)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年-1955年):在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私有的条件下,实行土地人股,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合作社给予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一定的报酬。在这种合作社中,土地所有权虽然仍旧归农民个人,但其使用权却归合作社,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了分离。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3)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1965年):在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经营,统一分配。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从1956年至此,全国农村的耕地已基本上由农民的私有制变成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集体所有制。
2、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7年-1982年,全国农村普遍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公社所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将土地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集体所有制变更为人民公社所有制,后又变更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建设过程。1957年至1982年,即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中国的农业也曾经是一只很大的船,中国数亿农民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组织——人民公社。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创举,中国人民的创举,她终结了中国二千多年来封建社会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中国农民第一次有组织的集体生产,二千多年来中国的第一大农业组织。由此,农村教育、医疗、公益事业与福利,大水利建设,乡镇企业,农业科技,农村商业,民兵组织与国防等大量设施建设较新中国成立前期有了质的飞跃与改变,人民得以温饱并不断走向富裕。然而,正如一切新生事物一样,人民公社同样不可避免的、绕不开、躲不过的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共产风、吃大锅饭、冒进浮夸、穷过度、平调风”等等,这些错误后来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纠正。新中国是在积贫极弱的基础上成立的,中国不可能通过侵略去掠夺他国的财富,只能通过自己的原始积累。因此,人民公社成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基本保障,全国156项大型建设,自力更生实现了“两弹一星”的壮举,建立了完整的基本工业体系的建立。这些全都是在人民公社的基础上,在人民公社时期,通过工农业剪刀差,通过牺牲农民的利益来实现的,这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结果。国家欠农民的,工业应该反哺农业;社会欠农民的,全社会应该回馈农业。然而, 在建立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时,党内也存在着反对声。典型代表:就是“中央农村工作部”,著名人物是部长邓子恢、秘书长杜润生。支持包产到户,被毛泽东主席批评“小脚女人”。毛泽东主席力挽狂澜,不惜撤销中央的一个正部级部门,撤销邓子恢、杜润生的职务,冲破阻力,来加速农业合作社的建设,以及后来人民公社的成立。
与此同时,人民公社高度集中的计划生产方式,扼杀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把农村劳动力禁锢在土地上,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千百万自由劳动力,就是后来的农民工。因此,又一次的农业革命便到来了。
第二发展阶段基本特征:农业制度是土地公有制(以公社为单位所有制);农业模式是集体农业模式,即集体经济农业模式;农业生产方式是集体生产、共同劳动、按劳分配;农业组织形式是以生产队、生产大队、人民公社三级核算为单位的,集生产、生活、管理、治理、社会、党政等为一体的组织形式。
(三)中国农业的第三发展阶段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分田到户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模式”,拉开了中国农村,一家一户的、包产到户的、分田单干的、小农经济的序幕。此后,全国的人民公社纷纷撤销,将田地分给了一家一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底,全国的人民公社基本撤销完毕。于是乎,中国农业又一次走到了一个岔路口,从集体经济,又重新走回了个体经济时代。特别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此次农业革命,虽然将土地再一次分配给了一家一户,但是土地的所有权没有改变,依然是集体所有制,农民所得到的、获得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没有土地的所有权。第三发展阶段,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人民公社的解散,将农民从原有的组织中脱离出来,成为了自由的、自主的劳动者,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低成本的、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创造了人口劳动力红利,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为中国经济的第二、第三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此期间,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一贸易大国,第二大经济体。建立了联合国公布的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但是,唯独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是中国最大的短板。
与此同时,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甚是堪忧,问题日益突出,矛盾日益尖锐。简言之,概括起来,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即粮食安全问题、农民就业问题、第一二三产业转移融合问题、农业后继无人问题、农业环境问题、空心村问题、土地撂荒问题、村匪村霸问题、乡村治理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农村厕所问题、农民养老问题、农村医疗问题、农村教育问题、合村并居问题、农村凋敝日益严重等等。
第三发展阶段基本特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撤销了人民公社。将农业集体经济生产方式,改变为个体经济生产方式。农业制度是土地公有制(村集体所有制),给与农民土地使用权、经营权;农业模式个体农业模式;农业生产方式是一家一户的、分田分地的、个体经营形式;农业组织形式除绝大多数个体单干的农户外,还有各种合作社、种粮大户、私营农业企业,以及少数坚持集体经济模范村等组织形式。
二、中国农业当前发展方向目标道路选择迷茫彷徨徘徊与反思
综上所述,中国农业经过了70多年的发展,又再次站在了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从土地改革阶段,到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阶段,再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农业始终处于在个体农业模式、个体农业生产方式,与集体农业模式、集体生产方式之间,徘徊着、彷徨着、摇摆着。特别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方向、道路、实现形式,依然没有明确、确定、达成共识。当今的中国农业,依然迷茫着、彷徨着、徘徊着。中国农业走过了一个循环“个体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又处在了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那么中国农业怎么办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反思。
(一)关于中国农业“两个红手印”的反思
在中国农民传统理念和伦理习俗中,凡是需要承担责任,并将此以书面的形式表示的时候,俗称签字画押时,农民都会庄重的摁下自己的红手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曾经因为摁下了两种红手印,一种举世瞩目,另一种鲜为人知。
1、为分田分地摁红手印
现在,广为宣传的、人所皆知的,中国农民的红手印。即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分田到户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模式”,拉开了中国农村,一家一户的、包产到户的、分田单干的、小农经济的序幕。此后,全国的人民公社纷纷撤销,将田地分给了一家一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现在的小岗村又如何呢?2014年01月06日,《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了题为《小岗村现状:一夜跨过温饱线 30年未过富裕坎》调研文章。这是外界对小岗的印象,也是小岗村大包干后真实写照。空心化和土地撂荒的问题。小岗村全部的1.45万亩土地中,已经有1万多亩流转出去了,约占70%以上的耕地都已经流转。也就是说小岗人离开的土地。富裕这道坎,小港人依然没有迈过去。当把土地都流转给他人的时候,小岗农民只有外出打工一条路了。
2、为集体经济摁红手印
同样是现在,鲜为人知的,不做宣传的,中国农民的另类红手印。即1982年11月30日,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人民公社,举行了全社社员公决。全社3055户社员,也摁下了红手印,全体社员一致认为,坚持集体经济,不分田到户。图中展示的是第一生产队274户社员摁下红手印。 将周家庄人民公社,成建制的保留了下来。 在1984年更名为周家庄乡。现辖6个自然村,划分为10个生产队,面积16.25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1035亩,人口17765人。全乡实行集体经营、统一核算、专业承包、分工分业的管理模式,是目前全国惟一实行乡级核算管理体制的乡镇。
因此,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被称为中国“最后的人民公社”,是目前我国唯一成建制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
特别值得研究和分析的是:周家庄人民公社(乡),虽然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然而在市场经济基础设施,在保留集体经济的制度和管理方法的前提下,那里的许多社员仍然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分配是周家庄的主要劳动形态。他依然生机盎然,集体经济依然红火。
早在2013年,周家庄乡人均纯收入14104元,现在高达18000元/人均,高于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高出近6000元。多年来,该乡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农业上建成了4000亩红地球葡萄、3000亩鸭梨出口、1000亩高档苗木和10000亩优质小麦繁育四个专业生产基地。 投资1200万元,筹建了奶牛养殖示范园区,奶牛场饲养着1100多头奶牛,是石家庄地区最大的奶牛场 。第九生产队经营着特色农业观光采摘园,自2007年至今,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收入增加了4000万元。
工业上建起了阀门厂、彩色胶印厂、建筑公司、纸箱厂等集体企业10多家。其中阀门厂成为长江以北大型阀门生产企业之一。城镇化建设方面,对全乡6个自然村进行了高标准规划设计,统一建起了二层住宅楼房。建设了农民文化宫、农民影剧院、图书阅览室、岗前综合培训中心和农民乐园,对全乡所有街道进行了水泥硬化、绿化、亮化和净化。同时,该乡借助独特体制和现有旅游资源的优势,进一步打造周家庄品牌,开发建设了周家庄乡特色旅游项目。随着经济的发展为广大群众办了养老津贴、实行了退休制、用电补助、集体负担新农合筹资款等11项福利事业。全乡形成了"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稳定、环境文明"的良好局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农民的两种红手印:为分田分地摁红手印、为集体经济摁红手印,展示在全国人民的面前。孰是孰非、一目了然,这难道不值得中国农业认真反思吗?
(二)关于中国农业“集体经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反思
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与朱德同志带领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的残部,在井冈山会师,朱毛红军诞生了。然而,在中国革命的低潮时期,一些同志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感到悲观和失望。于是,毛泽东同志自信地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他认为中国革命也会像星星之火一样遍地燎原。当今,在成千上万的人民公社被撤销以后,依然有坚持集体经济道路的村庄存在。例如、南街村、华西村、周家庄乡、白沙村、留民营村、韩村河村、塘约村等。他们没有像小岗村那样,分田分地、包产到户,而是坚定不移地走集体经济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以南街村为例:2020年8月,河南省委组织部决定运用南街村基层干部学院的教育培训平台,继续对全省6个地市的530名农村党组织书记,分批进行培训。8月31日,“全省农村党组织书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题培训班”在南街村基层干部学院开班。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的南街村,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以党支部为核心,坚持走集体化道路,利用当地优势发展各类食品加工企业,1991年就摘取了河南省首个“亿元村”称号。目前全村共有26家企业,食品、饮料、酒类、印刷、包装、医药、工艺品雕刻等产业,全部实现良性经营循环,基本没有贷款,借势发展的红色旅游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安排社会就业7000多人,年产值20多亿元。全村居民住上了设施齐全的新楼房,生活必须品免费发放,医疗费、子女教育学费全部报销,全村领导与职工同工同酬,作为南街村一把手的党委书记王宏斌更是坚持每个月只拿250元的工资,至今住着全村最旧的房子。南街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中国幸福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第一雷锋村”“国家级生态村”和国家4A级景区。南街村书记王宏斌本人也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中国功勋村官”称号,连续当选为党的十四大至十九大代表。
关于中国农业“集体经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事实,难道不值得中国农业认真反思吗?
(三)关于小岗村重回“集体经济”的反思
众所周知,现在广为宣传的、人所皆知的,中国农民的“红手印”。即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杀头”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分田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实行了一家一户的、分田分地的、包产到户的、私有单干的“小岗模式”。此后,全国的人民公社纷纷撤销,将田地分给了各家各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此,以后多年来,人们对小岗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家一户的、分田分地的、包产到户的、私有单干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然而,不知从何时启,或许是从沈浩书记来小岗村开始,小岗村又悄然地重新走回到了集体经济的道路上。根据新华社的报道,具体事实如下:
新华社报道1:新华社合肥2021年2月3日电(记者姜刚、胡锐、白斌),题为《三连增!小岗村四次分红“述说”小康生活》报道,同时配发了视频。3日上午,在小岗村“2020年度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分红暨先进典型表彰大会”上,“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迎来第四年分红。小岗村集体经济来源越来越广,收入也“芝麻开花节节高”,与此同时,人均分红金额也从350元、520元、580元增加到600元。
新华社报道2:新华社2021年2月3日,配发视频《小岗的颜色 小康的味道》报道: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说:2020年,小岗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160万元。每人发了600元红包。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丰美,越来越幸福。
看到新华社报道以后,不尽有几点疑问?
一是、为什么以分田分地、包产到户、一家一户小农经济典型代表的小岗村,却在大力发展集体合作经济呢?
二是、在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里,让那些当年摁“红手印”的冒死分田分地的带头人,去领集体经济的红包,他们本人及全国人民是何种感慨?
三是、检验事物的标准,难道是双重标准吗?为什么在宣传分田分地、包产到户时,树立小岗村为榜样;在宣传农业集体经济更具有优越性时,还要树立小岗村为典型?
四是、新华社的宣传导向,是否告诉人们,“小岗模式”已经不在适应中国农业发展,中国农业必须重新走回集体经济道路。
五是、如果分田分地、包产到户的带头人——小岗村,尚且能够重新走回集体经济道路,那么全国广大农村也应该如此。
然而,从新华社热情洋溢的报道中,人们能够了解到、感受到:小岗村,在经历了40多年的分田分地、包产到户、私有单干后,又重新走回到集体经济道路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今,在全党全国人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进程中,事实胜于雄辩,倘若“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尚且能够又重新走回集体经济道路,那么全国千千万万个农村,也必将能够再一次以小岗村为榜样,重新走回集体经济的康庄大道!
为此,本文作者,连续写了以下数篇文章:
一是、《小岗村,可喜可贺40多年又重走集体经济道路》马格宁思2021-05-16
二是、《小岗村,给疑惑的全国人民一个解释好吗?》马格宁思2021-03-06
三是、《小岗村,让人民公社社员说句话行吗?》马格宁思2021-02-24
四是、《小岗村,该到了向全国人民道歉的时候了》马格宁思2021-02-10
关于小岗村重回“集体经济”的反思,如果分田分地、包产到户的带头人——小岗村,尚且能够重新走回集体经济道路,那么全国广大农村也应该如此啦。
(四)关于中国农业“两个凡是”、“两个飞跃”的反思
1、中国农业的“两个凡是”
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甚是堪忧,问题日益突出,矛盾日益尖锐。针对“三农”问题,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衡量,惊奇地发现:农业个体经济与集体经济间,是否存在着这样一个逻辑性的因果关系:那就是,中国农业的“两个凡是”问题:
第一个凡是:凡是实行一家一户的、包产到户的、分田分地的、没有集体农业组织的,采用“小岗模式”的,必然产生和导致“三农”问题。
第二个凡是:凡是不实行一家一户的、不是包产到户的、不是分田分地的、坚持集体农业组织的,采用“集体模式”的,必然不会产生和导致“三农”问题。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第1.5农业模式、第2.0农业模式的存在。应该说,他们本身就根本不存在“三农”问题;或者可以坚定地说,他们能够一揽子解决当前“三农”存在的一切问题。
2、中国农业的 “两个飞跃”
中国70多年的农业发展历程表明,中国农业必须从低水平集体化向高水平集体化、从低水平规模化向高水平规模化、从低水平集约化向高水平集约化发展。1980年5月31日,针对有人担心实行包产到户会影响集体经济,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工作人员的谈话中指出:“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1990年3月3日,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着重谈到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他说:“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1992年7月,邓小平在审阅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稿时再次谈到“两个飞跃”。邓小平指出:“关于农业问题,现在还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在一定的条件下,走集体化集约化的道路是必要的。”“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
关于中国农业的“两个飞跃”,或许人们曾经普遍认为,邓小平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支持和决策者。但是,鲜为人知的邓小平“两个飞跃”的思想,其核心实质是“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由此可见,关于中国农业“两个凡是”、“两个飞跃”,难道不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吗?
(五)关于农业“组织形式”的反思
时至今日,中国农业的格局、自然村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依然伴随着中国二千多年来的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直走到了现在,当今除了劳动生产工具等的改变外,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依然没有本质性的改变。数以亿计的中国农民家庭似一个个独木小舟,漂泊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之中,他们无组织能够依靠,所以也无需遵守组织纪律。然而,中国农民的独木小舟,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遇到的往来穿梭的、劈波斩浪的,无不都是巨轮大舟,是各行各业的“航母舰队”,就是一个个强大的“组织”。举例如下:
政党军事组织:中国共产党9671.2万党员、另外八个民主党派。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备部队。
国家金融组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人保公司、中国银河证券公司等。
科教文卫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科院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北京医院、协和医院、同仁医院、北京友谊医院、解放军301总医院等。
电信电力组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国家电网公司、5大“发电集团”(大唐、中电投、国电、华电、华能)等世界上最大的动力网。
公路铁路组织:国家级公路(G级)、省级公路(S级)、县级公路(X级)等,组成高速、快速、普通公路交织的全国公路运行管理网。中国铁路总公司,八横八纵的中国高铁、中国动车,以及普通轨道列车组成等全国铁路网。
航空航运组织: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联合航空公司等。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海运集团、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招商局海运集团等。
钢铁石化组织:鞍钢集团、宝武钢集团、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中海油集团等。
军工企业组织:大连船厂、江南船厂、黄埔船厂、武汉船厂、葫芦岛船厂、沈飞集团、成飞集团、西飞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
企业公司组织:阿里巴巴公司、腾讯公司、京东商城公司、百度公司、三一重工、华为公司、360公司、联想集团、娃哈哈集团、福耀玻璃、新希望集团、蒙牛集团、伊利集团、小米公司、国美电器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比亚迪汽车、格力集团、海尔集团、美的集团、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大连万达集团、万科集团公司、恒大集团、北京全聚德集团、北京稻香村集团、顺丰快递公司、万向集团公司、苏宁集团、雅戈尔集团、红豆集团、新疆广汇集团……
以上事实胜于雄辩,从以上各类组织的数据表明,组织是决定一切的,组织无不追求做大做强的,一个个强大的组织构成了强大国家的物质基础。恰恰是每一个组织的不断追求做大做强的努力奋进,汇聚成了中国的巨大成就和辉煌。组织就是力量、组织就是财富、组织就是源泉、组织就是根基。这些组织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以非公有制为补充的组织体系。
中国农民一家一户的、一个个独木小舟,面对以上巨轮驶过的排浪、面对无风三尺浪的大海、面对疾风暴雨的惊涛骇浪,这一个个独木小舟岂有不倾覆之理?为什么不能将中国农民的一个个独木小舟铆榫起来打造成航母巨舰呢?为什么不把中国农民组织起来?为什么中国农业没有强大的农业组织?为什么中国的农民就该受穷呢?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农业、农村、农民没有组织起来!
在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巨大的农业组织。这个组织叫什么名字呢?这个组织叫做人民公社。它是毛泽东主席非凡组织领导力巅峰体现,且亲手创立了人民公社。1957年至1982年,即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中国的农业也曾经是一只很大的船,中国数亿农民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组织——人民公社。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创举,中国人民的创举,中国农民第一次有组织的集体生产,二千多年来中国的第一大农业组织。
本文作者,之所以连篇累牍大谈组织,并不厌其烦地罗列了一个个组织,是因为组织、组织、组织,对于一盘散沙的、无能为力的个体农户而言,是命运攸关的。中国农业必须走组织起来的道路,既要建设广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更重要的是应该抓大放小,重点建立国有的、超大型的、集约化的、国有大农场模式的农业集团,即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
事实胜于雄辩,为什么说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的根本的任务是建立组织?这就是关于农业“组织形式”的反思。
(六)关于中国农业“私有化”、“小农化”、“市场化”、“碎片化”、“封建化”的反思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行不通的思路和做法是什么呢?
1、绝可不能将土地私有化或变相私有化。中国农村的最低层次的土地公有制——村集体所有制(最低级的、最小范围的土地公有制),推行演变为无限逼近土地私有制的土地承包制。倘若土地承包期从15年、延期30年后、再延期30年(2027年开始),用一种无限极限逼近的隐形私有化的方式,通过土地确权、土地办证,永久碎片化、永久分散化。那么,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土地的规模化、生产的现代化和集约化等,将遭受极大地阻力和破坏。难道,要将社会主义的土地公有制,隐性的、渐进性的、变相的私有化和资本化吗?
2、绝不可能小农化。分田分地、私有单干的小农经济的农业模式和生产方式,作为当今现代中国农业的榜样是行不通的。即使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他们只是“大一号自耕农”,依然摆脱不了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因为面对现代化、市场化、社会化大生产,无能为力,必将被淘汰。绝不可能通过让农民自发地组织什么“农业合作社”来实现农业现代化。六十多年前,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的力量,倘若不发展成昔日的人民公社的规模,依然不足以乘载农业现代化的重任。
3、绝不能完全市场化。绝不可能完全交给市场,由私有资本投资农业,他们目的不是为了中国的粮食安全,不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而是为赚钱而来的,为盈利而来的,投资农业仅仅将其作为赚钱的工具和平台而已。把农业农民前途和未来,完全交给市场、交给资本、交给资本家吗?市场的失灵、市场的喋血,是个体农民无力抗拒的,不能承受的。以资本为引领的,纯市场经济的、自由的、自发的、放任自流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不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试图通过延长土地承包期、土地确权、土地颁证、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作为灵丹妙药来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行不通的。土地流转,它的目的是来赚农民的钱,如果土地流转后的收益不赚钱,就会产生土地的再次撂荒,老板跑路事件时有发生等。土地托管,是在原本就盈利能力羸弱的农民身上刮油,将农民的命运交给市场,此路行不通的。
4、绝不能碎片化。绝不可能仅仅通过村村修路、修桥、修厕所来实现农业现代化,面对空心化和衰败的农村,唯有合村并镇、合镇并县,因为城镇化是不可抗拒的大趋势。绝不可能通过发展农村特色小镇观光农业等来现实农业现代化,因为它是观光旅游业,走的不是农业现代化道路。例如、国家对个体农户发放种粮补贴、农机补贴、种子化肥农药等补贴政策等等,虽然很有必要,但是这是“碎片化”的政策,是避免个体农户返贫措施。不是中国农业整体化、全面化、系统化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
5、绝不能封建化。绝不能因循守旧、墨守陈规,以百多年前农业农村陈腐思想和观念,妄图用“乡绅乡贤”来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例如、乡贤各有专长,要根据其主要特长发挥专业作用。如“富乡贤”可以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推动产业兴旺、百姓富裕;“文乡贤”可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弘扬崇文兴学的优秀传统,推动乡村文化传承;“德乡贤”可以发挥价值引领的风向标作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所谓的“三农”专家们,试图建立小农经济的乡村社会,坚定捍卫小农经济模式。试问“乡绅乡贤”建设的小农经济,能够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吗?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可选择的农业模式
中国的农业,如果按照农业制度、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组织形式来划分,可分为四种农业模式:即中国第1.0农业模式、中国第1.5农业模式、中国第2.0农业模式、中国第2.5农业模式。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1、中国第1.0农业模式:以“小岗村”为典型代表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小农经济农业模式”。基本特征:一家一户的,包产到户的,分田分地的、自耕农的、小农经济模式。私人所有制(除土地以外)、个体经济、私人化小生产、无规模经营、小设施化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手工化、农业组织个体化。
2、中国第1.5农业模式:以“周家庄乡南街村”为典型代表的,实行“集体所有制”的“集体经济农业模式”。基本特征:集体所有制、集体经济、集体化生产、规模经营、设施化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组织集体化。
3、中国第2.0农业模式: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北大荒农垦集团”为典型代表的,实行“国家所有制”的“国有经济农业模式”。基本特征:国家所有制、国有经济、社会化集约化大生产、大规模经营、大设施化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工业化、农业组织集团化。
4、中国第2.5农业模式:以跨越多个省级地域和行政隶属关系的“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群”为对象,实行“全国性全民所有制”的“中央国家经济农业模式”的统一管理。基本特征:由中央国务院牵头成立“国家级”农业集团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和领导,由各个“省自治区级”农业集团公司组成的全国性的农业生产管理模式。
由此可见,中国农业现代化可供选择的农业模式:第1.5农业模式、第2.0农业模式、第2.5农业模式。
四、中国农业现代化五大标志性指标
千百年来,中国第一次离农业现代化如此之近的距离。全面加速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成为中国崛起和复兴的根本性任务。那么,什么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指标是什么呢?这个标志性五大指标就是:土地国有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生产组织化。达到了实现了五大标志性指标,就实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具体内容如下:
1、土地国有化。农业现代化有一个基本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将分给一家一户、包产到户、分田分地、个体单干的“碎片化”的土地,再重新集中起来。因为,现代化农业大生产,需要将土地连成一片,才能实现大机械化生产。例如:大型集团化农业组织:当“跨村”经营的时候,需要将“乡域”的土地连成一片;当“跨乡”经营的时候,需要将“县域”的土地连成一片;当“跨县”经营的时候,需要将“省域”的土地连成一片。因此,这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转变为土地国有制性质,实现全国土地公有制,土地国有化。国家给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合理的补偿,彻底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关系。为跨乡镇、跨市县、甚至跨省 (自治区)建立的“新人民公社”、“国有大农场”、“国有大农业集团”等,彻底打破土地碎片化的限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公有制的土地国有化制度。
2、农业工业化。用工业化的组织方式、工业化的管理方式、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工业化的农业职工、社会化的养老保障、城镇化的居住环境等,建立新型的农业组织——或称为“国有大农场”、“国有农业集团”。中国农业必须走组织化、集约化、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力化的农业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在“互联网+”的时代,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实现“互联网+农业”,打造“农业互联网”。
3、农村城镇化。至今,中国农村中村庄分布与格局,依然延续着中国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村庄分布和农村格局,大小不一、星罗棋布、杂乱无章,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匮乏,缺乏或者是根本没有统一的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农村厕所卫生设施极差,人与家禽家畜混居,街道、房屋没有统一的规划,宅基地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且私搭乱建严重等等。农村空心化、房屋空置化现象普遍且严重。通过合村并居、合乡并居、合乡并县,建立“乡域”、“县域”的新型农民生活住宅社区。例如:以“一个乡镇”,或者“几个乡镇”,或者整个“县域”为单位,将其区域内的自然村、乡镇等,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等要求,整体搬迁,全面整治,按照城市化基础设施的标准和要求,建立新型居住小区,以“属地城镇化”的方式,既实现了城镇化,又能够彻底避免大城市病,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城镇化。
4、农民职业化。自古以来,中国农民是一种祖传的身份,是一种天生的从祖爷爷、太爷爷、爷爷、父亲,一直传到儿子、孙子的传承,农民的后代生下来就是农民,祖祖辈辈就是农民。农业生产是农民迫不得已的一种祖传的生存选择。然而,随着承包制、随着改革开放,农民进城务工成为农民工以后,特别是农民工的第二代、第三代进城以后,他们已经脱离了农村、脱离了农业生产,不会干农活、不愿意回农村,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是老人、妇女和少儿。农村土地撂荒严重,农业劳动力后继乏人。因此“消灭”传统的、天生的、祖传的农民身份,消除包产到户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建式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农业职业从业者、农业职工的身份,将传统农民置换出来,农业成为一种职业选择,农民成为农业职工,而非祖祖辈辈继承的身份。他们与大学教师、医院医生、银行员工、企业职工、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等,共同享有同样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城镇化服务等,以农业科学家、农业工程师、农业技术员、农业各类职工等身份置换传统农民,实现农民职业化。
5、生产组织化。建立全国性的公有制为主体的,以其它所有制为辅助的农业组织——以“乡镇为单位的”、以“县域为单位的”、以“全省跨市县的”、以“全国跨省区的”,即县域、省(区)、中央(全国)的各级公有制农业集团组织为主体。例如、以南街村、周家庄乡等“中国农业1.5农业模式”集体经济为榜样;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北大荒农业集团等“中国第2.0农业模式”为国有大农场组织为榜样;以中国第2.0农业模式为基础,建立“中国第2.5农业模式”国家级跨省(区)的国家大农业组织为榜样;建立中国农业组织。必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旗帜。没有一个强大的农业组织,中国农业、农村、农民是没有出路的。中国农民的穷根子就是因为没有组织。中国的农业组织也必须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以非公有制为辅助的农业组织形式。
五、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示范性榜样
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战略是什么呢?回答:中国农业现代化,要像建党、建军、建国那样,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必须是国家牵头、国家拉动,举全国之力,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立“国家级的现代化的大型农业集团”来实现了。进而引领全社会实现现代化。
中国农业70多年来,走过了一个循环“怪圈”——“个体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只要走出这个怪圈,跳出这个藩篱,中国农业才能走上正确的康庄大道。中国农业,应该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总的方针和纲领,一切工作紧密围绕着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行。以国家为主导,为引领实现农业现代化。
那么,在中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可依赖的依据的样板吗?我在2013年5月18日,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中国第二农业》,后来总结归并为“中国第2.0农业模式”。现在看来,该文章依然不过时,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式的两个典型代表:一个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另一个是、北大荒农垦集团。他们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榜样。中国农业的压舱石。可以成为建立“国家级的现代化的大型农业集团”的雏形和模版。
理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最成功的以农业为基础的大集团。经过几十年艰苦奋斗发展壮大起来的,不是纸上谈兵的空谈。它们的经历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也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建立,随着新中国的发展而发展。成为了中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是中国农业的航空母舰。以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为例:中国人的九碗饭中,就有一碗饭是他们生产的。
例1、据北青网报道,2020年10月11日,繁忙的秋收季节,在北大荒建三江-碧桂园,万亩级农业无人化农场项目的农机无人驾驶作业现场演示会上,来自国内外的17家头部智能农机生产企业、44台/件农机设备,分别演示了无人农机收割运粮协同作业,无人化水田筑埂、搅浆、插秧、旱直播、飞防、秋翻地、旋地以及无人化旱田灭茬、翻、耙、起垄、播种、喷药等20多项无人农机作业,涵盖主要作物从春到秋的全周期作业过程。这是迄今为止全球首个超万亩的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项目将带动中国现代化大农业加速发展,为中国农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将在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例2、根据中国农垦杂志,2022年07月28日,题为《北大荒集团九大品牌荣登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报道:【7月26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主办的2022年(第十九届)世界品牌大会暨2022年(第十九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发布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会上发布了2022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并为获奖机构颁发证书和奖杯。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九大品牌——“北大荒”“九三”“完达山”“丰缘”“建三江”“北国宝泉47度”“垦丰种业”“荒都”“亲民食品”携手荣登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其中,“北大荒”品牌价值突破1700亿元。在这份基于财务数据、品牌强度和消费者行为分析的年度报告中,由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北大荒”品牌,品牌价值达1706.96亿元,排名第42名,较2021年1439.85亿元增长267.11亿元,排名提升7名。同2004年品牌价值17.91亿元相比,18年间“北大荒”品牌价值增长了95.3倍。】
因此建议: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分别建立中国农业现代化学院: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现代化学院,或称:中国农业现代化(兵团)学院。中国北大荒农垦集团农业现代化学院,或称:中国农业现代化(北大荒)学院。以此作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教育培训基地。全面的、系统的,收集、整理、归纳、扬弃、总结、提炼,各种制度、政策、规定等,它们涵盖以下内容,但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党政关系制度、行政关系制度、属地化管理制度、辖区综合治理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农场与职工制度、土地制度、生产制度、调度制度、科技制度、总公司农场连队职工关系制度、农田规划建设制度、水利建设制度、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制度、农用飞机机场机务管理使用制度、种子农药生产资料制度、畜牧养殖制度、观光旅游制度、城乡一体化住房制度、城镇化建设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养老制度、所属公司制度、财务制度、金融制度、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制度、第二产业制度、第三产业制度等等。
由此,编纂出统一的政策制度汇编,或可称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教科书》或可称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实施操作指南》,作为教育培训教材,分别作为两个中国农业现代化学院的指定教程,也向全国发行。同时建立实训基地,全季节、全时空、全过程,进行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现代化培训。更重要的是,建立中国现代化农业统一的生产作业管理标准,使农业生产标准化,这样有利于农业生产设施化和工业化。以此来培养全国各地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人才,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做好组织和干部的准备。
从而,建立起一整套的、国家级的现代化的大型农业集团的现代化农业制度、农业现代化模式、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以此,作为建立10个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的样板和模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复制推广应用。
六、中国农业及全社会现代化的组织领导架构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是完成一切任务,达成一切目标的组织保障,就像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组织那样,建立中国农业及全社会现代化的领导组织。把农业现代化的工作,交给一个强大的组织,有了这个组织的保证,可以实现任何目标,可以战胜任何困难。建议如下:
1、中央国家级层面:成立“中共中央农业及全社会现代化工作委员会”暨“中国农业及全社会现代化工作委员会”,简称“农业和社会现代化委员会”。作为党和国家级领导机构,正国级建制。集中调动全党、全国、全国人民之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领导全党、全国、全国人民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职责为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管理等,跨省、跨自治区的“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农业农村部作为它的办事机构。具体来说:实行中国第2.5农业模式。在省自治区级、或者跨省自治区级,建立的“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基础上,建立中央政府级管理机构,或者称为“中国国家农业集团管理总部”,或可称为“中国新人民公社总社”。级别为正国级建制。职责为统一领导、管理、组织、协调等。同时建议:“中共中央农业及全社会现代化工作委员会”暨“中国农业及全社会现代化工作委员会”,与“中国国家农业集团管理总部”,应该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由此构建起国家大农业模式的整体管理架构和大农业格局。创新实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计划经济生产方式”,即可以有效的体现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又可以发挥计划经济的作用,防止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产能过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恶性竞争,实行有计划按比例生产,对全国农业实行宏观管理和调控的,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作用。
2、省、自治区级层面:成立“中共中央(省自治区)农业及全社会现代化工作委员会”暨“中国(省自治区)农业及全社会现代化工作委员会”,简称“农业和社会现代化委员会”。正省级建制。省委书记、省长挂帅,该“工作委员会”与“中国国家农业集团XX省(自治区)管理总部”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将农业现代化工作,作为其本职工作、正常工作、重要工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管理。农业农村厅作为它的办事机构。例如、现仅保留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成为了我国唯一一个省级建制的,实行党政军企四合一体制,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
3、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层面:各个“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为副省级建制。它的组织领导体制:集党、政、军、企、工、农、商、学、医、养老等,为一体的、统一的组织领导体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一体化统一组织、领导、推进、实施、落实,本辖区的全社会的现代化建设。特别强调:至今存在的典型代表是: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实行党政企三合一领导体制。实践证明,这种统一的党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试图政企分开的做法是错误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西方管理学理论,在此是行不通的,只有实行党政企三合一领导体制,才是我们事业的根本保障。本文作者建议,还是采用党政企三位一体,即“党政与生产经营主体合一”,社会职能“适当分离”的体制。这样更适合、更有利于“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的发展和建设。
七、建立10个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的选择
为什么要选择建立10个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呢?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仅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每年调出的粮食,可供一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供应。2017年10月适逢北大荒开发建设70周年,黑龙江农垦总局党委书记、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守聪同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北大荒每年调出的粮食,可供京、津、沪、渝四大直辖市和解放军等一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供应。另据“中国农垦杂志”公众号2022年1月4日,许跃兵等报道,“2021年,北大荒集团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总产超过460亿斤,增产30亿斤,实现了播种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历史性突破!北大荒一年生产的粮食,可以满足1.6亿人口一年的口粮”。
倘若,如果全国有10个这样的农业集团,就可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并可提供充足的油、肉、蛋、奶、禽、鱼、蔬菜、水果、干果、罐头等各种高附加值食品。农业科技水平、农业工业化水平、农业人工智能化水平、农村城镇化水平,以及全社会的现代化水平等必将有很大提高,中国农业必将迎来一个革命性、本质性的飞跃。它不仅为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而且也为中国实现全社会现代化,夯实了坚实的物质与精神基础。
在什么地方选择建立10个国家级农业现代化大型集团呢?众所周知,我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因此可以优先在这三大平原中,以及其它适宜的地区选择。例如: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湖北、湖南、安徽、新疆等,省、自治区作为选择目标。
参照但不完全是照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的组织管理模式,分别建立个省、自治区的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同时,建立国家级、省(自治区)级的农业现代化管理机构,负责宏观组织协调。创新建立新的生产方式:在国家级、省级自治区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本级,这三级农业现代化管理及实体运营组织中,建立新的生产方式:即“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的计划经济生产方式”,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八、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将治愈解决“三农”遗留的一切问题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将一揽子解决所有“三农”遗留的一切问题。
1、土地所有权问题:在实行国家级现代化农业集团的地区,可率先实行土地国有化。将分散在一家一户农民手中的碎片化的土地,再集中起来。可以通过实施“三个置换”,来解决土地国有化问题、土地流转问题、土地撂荒问题、农民身份转变问题、农业生产劳动力匮乏问题、农村养老问题、土地规模化经营问题、生产大规模机械化问题、农民置换土地后收益权的保障问题等。
一是、土地置换收益权:农民将土地交给国家后,可获得一定年限的收益权,在这个年限里,农民每年可获得一定的收益,直至年限到期终止为止。
二是、土地置换工作权:农民将土地交给国家以后,可获得一个工作权利,根据国家统一招收录用农业职工的要求,适龄的符合要求的青年农民,可以成为国家正式的农业职工,享受五险一金等所有待遇,以及国家和企业对农业职工的其它待遇。
三是、土地置换养老金:对于60岁,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农民,他们将土地交给国家后,可以获得国家的养老金待遇,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
2、合村并镇并县问题:千百年来,中国的传统原住村落,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不一、星罗棋布、无规划设计、杂乱无章,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匮乏,旱厕土厕卫生条件堪忧,大量的空心村,村村通路通电通网等极不合理,大量浪费,且占了大量的耕地和土地,困扰的教育与医疗布局和发展。
因此,只有通过政府主导的、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实施的、大规模的、统一规划的合村并居、合村并镇、合镇并县、合县并市等形式,对千百年来形成的自然的、原居住形态的村落,进行现代化的改建改造,实现属地性城镇化。
具体做法是:在政府主导下,按照城镇化的要求,建设现代化的农民新村、农民住宅小区。村民,可以用自己的宅基地和农村住房,置换城镇的住房。费用可以免费,或者收小部分费用进行置换住房。让广大农民,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也是对农民的一种回馈。这样,就可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农村城镇化问题、农村空心化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水电气暖入户问题、乡镇交通问题、农村厕所问题、传统村落大量占用土地问题、自然传统村落分布不合理问题、节约村村通大量浪费资源问题,
3、教育医疗问题:通过合村并镇等措施,将原本分散的农村居民,集中统一定聚在一起,形成了规模效应,由此,可以集中建设幼儿园、建设学校,建设医院,集中了资源,提高了水平,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
4、农村治理问题:可以彻底治理村匪村霸问题、分散管理的成本问题、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由于,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组织领导体制:集党、政、企、工、农、商、学、医、养老等,为一体的、统一的组织领导体制。本辖区的治理,也在这个管理体制内,因此,提高了“原农村地区”的管理水平、管理层次、管理范围、管理素质等。
5、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在原有自耕农、小农经济的模式下,一家一户的农民,不可能,也根本没有能力,去发展二三产业。即使在发展合作社的情况下,面对市场经济,面对社会化大生产,同样也是无能为例的。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的建立,为中国工业反哺农业,为我国强大的产能,完整的工业体系提供了平台。为中国农业的工业化、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水利化、智能化等,建立了雄厚的、强大的载体。为农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为所属企业、公司的融资、上市等,提供了信用保障。由此形成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大格局。
6、中国农业现代化必将消灭传统“三农”终结小农经济的历史
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这一辈子,或者说祖祖辈辈的愿望,就是为了一件事而奋斗,那就是,如何脱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如何脱离农村!如何摆脱农民的身份!
通过考大学、进城打工、参军当兵、经商办厂、做小买卖、从事各种手艺等等。特别是,中国自古以来,推行的科举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农家子弟,通过读书,参加考试,最终摆脱农民身份和命运最好方式。寒门出贵子,鲤鱼跳龙门。现在依然如此。例如:山东省济宁邹城郭里镇高李村。这个占地面积750余亩,居住着3100多人的村庄,走出了1位院士、13名博士、60余名硕士,700余名学士以及大中专院校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状元村”。学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们都成功地跳出了农门。但是,农村外,那个世界更精彩,强大的虹吸现象,把农村的人才通通地吸走了。
农村,中国千百年的乡愁和记忆,也是不如抹去的。那么我们怎么记住乡愁,记住我们的祖辈们曾经生活的村落呢?根据国家有关单位组织开展了传统村落的清查和调查,汇总形成《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自2012年首次对外公布以来,截至2020年底,共有五个批次、合计6819个村落获得了保护和认证。这是一件非常好的大好事。把中国数千年来,农耕社会的文明,传承继承下来,留给后人。这是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就足够了,除此之外,其它一切的传统的农村村落,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都是可以拆除的。
当社会经济越发展的时候,农村的空心化、农村的衰败、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农村劳动力的匮乏,将会愈演愈烈。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了农民离开农村的步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将以摧枯拉朽式的方式,彻底消灭传统农业、传统农村、传统农民。这样,中国才能实现全社会的现代化。
九、建立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是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源火车头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进入了中低速发展阶段。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中国庞大的过剩的产能;2022年,本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076万人;新冠疫情带来的企业倒闭、职工事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倒闭和失业问题,更是十分严重。因此,无论从宏观经济层面,还是从微观经济层面,中国都需要找到能够拉动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源火车头。然而,建立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恰恰成为了能够担当此重任的动力源火车头。
(一)中国产能过剩工业与反哺嗷嗷待农业
回顾历史,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毛泽东是这么说的:“美军钢多气少,我军气多钢少。”那一年,中国的钢铁产量61万吨,美国钢铁产量8700万吨,是中国的142倍。如果只比钢产量,这个差距将达到惊人的368倍。平均到每个人头上,美国人均钢产量接近半吨,可以造半辆吉普车,中国只有7两,连做一把刺刀都不够。有没有足够的钢铁,成了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最直观的差距。由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西方国家在战争中体现出的整体国家实力和工业能力的巨大优势,因此在当时,全国上下都意识到新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拥有巨大的差距,因此,到了大跃进时代,国家领导层提出了赶英超美的概念,赶英超美的全称是“1958年启(钢铁产量)15年内赶上英国,50年内超过美国”,以此来激励全国大力发展重工业和钢铁产业。由此可见,大跃进是新中国强国的夙愿。因此,大跃进的动机和愿望是好的,但过程、方式和方法是错误的,所以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的是失败的。尽管如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基本建设开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了“两弹一星”,建立了中国完整的工业体系。
经历七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制造业大国,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三大军事大国。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在联合国产业分类所列的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中,只有中国拥有全部的工业门类。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仅仅是时间的问题。很多机构预测,要到2030年左右,中国GDP才可能超过美国。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产能过剩。早在2014年,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等报告综述:中国制造业产值已居世界第一,并且已有220种工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在中国目前的24个行业中,有22个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从范围上看,当前产能过剩的行业已经从钢铁、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等传统产业扩大到造船、汽车、机械、电解铝等领域,甚至扩展到光伏、多晶硅、风电设备等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从2013年7月开始,工信部连续两年颁布公告,分别将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含再生铜)冶炼、铅(含再生铅)冶炼、锌(含再生锌)冶炼、水泥(熟料及磨机)、平板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印染、化纤、铅蓄电池(极板及组装)等19个工业行业过剩产能企业名单予以公告。
以中国钢产量为例:1973年,英国钢产量2665万吨,中国大陆2522万吨,基本追平。再过5年,1978年,中国的钢产量已经超过英国1000万吨。“50年赶美”却早已不是个问题了。因为,中国早在1995年就以9500万吨的数字超过了美国,提前12年实现了毛泽东的预言。到了1996年,中国钢产量首次超过1亿吨,坐上了第一钢铁大国的位置,至今再也没丢掉这个冠军。2007年是毛泽东发誓要50年后赶上美国的年份,那一年没有人为这个50年目标的实现而大肆庆祝,中国根本就不再用“万吨”这个单位来衡量钢铁产量,因为中国钢产量已经接近5亿吨,是美国的5倍有余。到2010年,中国钢产量占了世界一半。2015年,中国钢生产能力达到12亿吨。
中国工业强大的产能,过剩的产能,为发展农业、改造农业、装备农业、反哺农业,提供了雄厚的工业生产能力、装备能力、制作能力。反之,全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的建立,为接受工业的反哺,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平台、提供了坚实的载体、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比基本建设拉动经济,更具有全面性、普遍性、广泛性。解决了中国产能消化问题,解决了就业问题,解决了“三农”问题,为实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建设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的金融支持安排
国家在农业集团企业设立、发行国债、企业上市的多方面,给与大力的积极支持。
“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应该是党政企三位一体体制。对于它的企业性质而言,按照《公司法》设立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拨付启动注册资本金至少为1000亿元。其下属的各省自治区总公司,可按照《公司法》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在股权设置上,规定国有股份占相对控股且不少于30%-50%们股份,允许各种其它性质的资本入股,实行“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制度”,其它非国有资本不能控股,不能改变国有公司性质。对于具备上市条件的二级、三级公司,可以在A股 、H股市场,以及海外巿场上市。,募集雄厚的资本金,起到国家经济航母的作用。
可发行政府债券:为了建设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可发行“国家农业现代化债券”国债,额度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可发行5年期、10年期等国债。面向全球、全国发售,广泛吸收国际国内资金。
建立“第二证券市场”:在国家适时开征房产税时后,为吸纳从房地产市场中出来的资金,寻找更多的投资渠道。例如:创新建立中国“第二证券市场”,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上市对象,例如“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在符合条件时,可在此上市,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投资融资作用,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为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振兴东北是国家的重点战略之一。然而,如何振兴东北,至今为止依然没有找到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开的处方不少,但是没有什么好的方子。例如:林毅夫开出的发展轻工业振兴东北的处方,遭到了不少的诟病。仅从林毅夫给东北经济开的药方看:东北经济下滑,是因为东北是重工业基地,轻工业极不发达,由此东北要大力发展轻工业,轻重工业结构合理了、平衡发展了,东北的解决问题就解决了。然而,他的药方充斥着悖论:广东经济蓬勃发展,但是,广东的经济结构中恰恰重工业比例很少,这是什么道理呢?
中国的东北,共和国的长子,重工业装备制造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工人阶级队伍庞大,建国初期东北三省GDP一度占据全国85%!可以这么说,没有东北就不会有国家初期的工业振兴!随后的“一五计划”中的156项重点工程有56项落户东北,拥有全国最密集的铁路网、公路网。东北大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土地平坦、土壤肥沃、降水充沛、光照充足、物产丰富,有大粮仓之称,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国最高。
那么,中国东北的最大矛盾和最大问题是什么呢?概括起来就是:现代化的工业与小农经济的农业不相适应的矛盾,发达的工业与小农经济的农业交织在一起。其实,这也是中国的最大矛盾和最大问题。那就是:工业巨大的产能过剩,没有消化的腹地和市场;农业嗷嗷待哺,没有接受的平台和载体。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大力发展“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以此作为振兴东北的切入点和载体,同时也为彻底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树立榜样。
以农业振兴东北宏观思路是:以“土地国有化、农业工业化、农村集约化、农民职业化、生产组织化”作为基本原则,以“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为基准模式,升级成立“中国东北农业总局”,“中国东北农业集团”。为正省级建制。统一建设、发展、管理、经营,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的“农业、农村、农民,即三农问题”。以东北和全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全力反哺农业,以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为动力源和发动机,整体牵引拉动整个东北工业生产,使得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将中国的工业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届时的中国东北,或许可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所以说,建立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振兴整个东北。
十、中国农业现代化,通过建立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引领多种农业生产模式并存的格局来实现
中国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要求。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全国农业范围内,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允许小农经济、个体经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私营农业经济、集体农业经济、国营农业经济、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等,同时并存、共同发展,形成多种农业生产模式并存的中国农业格局。在此基础上,举全国之力,重点加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等建设,同时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建立标准、创新发展。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此作为参照标准、模式雏形、复制样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由此建立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群,形成国家级农业“航母舰队”,使之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主导和骨干力量,起到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性全民所有制”的“中央国家经济农业模式”。对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群,进行宏观统一管理。通过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伟大复兴的民族大业!
参考文献:(本文无需参考任何他人文献)
1、关于中国建立10个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农业集团实现农业且引领全社会现代化的建议方案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6841862
2、中国农业现代化:误区挫折、道路方向、措施方案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2640030
3、中国农业现代化:五大标志性指标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6791969
4、中国农业的四种模式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9212282
5、中国第四次农业革命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91230525
6、中国农民两种“红手印”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83763623
7、中国第二农业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157144
8、最大的组织,毛泽东非凡组织领导力巅峰体现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4661068
9、“三农”专家,岂能误导贻害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正确道路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0852567
10、《小岗村,该到了向全国人民道歉的时候了》 马格宁思 2021-02-10
11、小岗村,可喜可贺40多年又重走集体经济道路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2789201
12、小岗村,给疑惑的全国人民一个解释好吗?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5065155
13、小岗村,让人民公社社员说句话行吗?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2529907
14、我再等你5年:中国农业“小岗模式”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7805603
15、给中国“三农”问题专家讲讲马车与马粪的故事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0739526
16、致“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的信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4950292
17、为什么说中国的“三农”问题是个伪命题?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3586063
18、商榷“三农专家”陈锡文、温铁军、贺雪峰等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6777347
19、为什么中国第二农业模式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方向? ——北大荒农垦集团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1667565
20、中国第1第1.5第2农业:谁能养活中国?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1396248
21、中国农业大略:土地国有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8748570
22、中国第二农业振兴东北 ——中国第二农业是彻底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榜样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65677944
23、中国产能过剩的工业 中国嗷嗷待哺的农业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203193
24、中国:40年前的人民公社 - 马格宁思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56155818
【文/马格宁思,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