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耕地抛荒排行榜——全国哪些地区耕地抛荒最严重
耕地抛荒治理是当前农业生产领域的重要议题。自从2021年开始,全国范围内耕地抛荒整治力度空前。那么,经过一番整治之后,当前全国范围内耕地抛荒现象具有怎样的分布特征?耕地抛荒的形成机制是怎样的?如何针对不同地区耕地抛荒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抛荒治理?2023年春节期间新浪微博与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利用广大网友回乡过年获得回乡见闻的机会,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发起了当前乡村耕地抛荒问题调研,其中家乡为农村的网友57334名,共反应了全国5万多个村庄的耕地抛荒情况,获得了有关当前全国耕地抛荒的最新一手数据,数据广泛分布在全国31个省市。
本报告基于网友所反应的大约5万多个村庄耕地抛荒情况,并结合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在全国各地的田野调研资料,分析当前耕地抛荒整治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乡村耕地抛荒的总体分布特征
(一)耕地抛荒现象的南北差异和省际差异。本次调查共有57334位网友反应了家乡的耕地抛荒现象,我们让网友将家乡耕地抛荒的程度划分成四个层次:(1)基本无(抛荒在10%以下);(2)较少(10%-30%);(3)一般(30%-50%);(4)较多或非常多(50%以上)。从地级市层次对各地耕地抛荒的情况进行统计,形成图1的全国耕地抛荒地图,从中可以发现,耕地抛荒现象既存在南北差异,也存在东西差异,还存在各省内部的区位差异。
从各大区域比较的情况来看,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耕地抛荒程度最低,长江流域各大平原(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等地区)次之,耕地抛荒现象比较严重的是南方山地丘陵地区,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福建等地区。耕地抛荒的南北差异与南北自然地理环境、种植模式、耕作的便利程度、耕作的机械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即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等地区,方便耕作,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同时旱作物对农田水利设施的要求相对较低,耕作的成本比较低,因此耕地抛荒现象比较少;而南方山地丘陵地区,很多是以水稻等耕作方式为主,在农田水利设施、农村机耕道荒废、山地丘陵地区机械化不太方便耕作的情况下,留在乡村社会的老年劳动力显然难以胜任繁重的粮食生产任务,因而出现不少耕地抛荒。
图1 全国各地级市耕地抛荒指数的空间分布(颜色越红代表抛荒程度越高,越绿代表抛荒程度越低,下同)
表1显示,从全国28个省区的情况来看(西藏、青海、新疆三省因为调查样本低于30个村庄,本报告不纳入省级比较),西南地区某市的耕地抛荒程度高居榜首,网友反映该省耕地抛荒程度较高的比例高达37.9%,遥遥领先全国其他地区;同属西南地区某两个省的耕地抛荒程度在全国也是遥遥领先;耕地抛荒程度排在前10的地区还包括甘肃、湖北、北京、湖南、江西、海南等地区,网友反映耕地抛荒较多的比例都超过20%。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