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央企强大产能组建中国智慧大农业联合体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中国经济2人论坛
关于整合央企强大产能组建中国智慧大农业联合体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建议
——央企中铁十四局跨界进军农业领域或许开启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一场降维式农业革命
马格宁思
2024年12月10日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源远流长。但是,中国还不是个农业强国,更不是农业现代化的国家。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在实现了工业、科技、国防三个现代化之后,却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倘若没有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则必然没有中国的全面现代化。由此,中国的“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攸关且决定着中国的粮食安全,中国的国家战略安全,中国的国计民生和国强民富、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等一系列问题,此乃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因此,如何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如何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则是当今国家重要的战略问题。
回顾新中国农业七十多年来的历史,从解放初分田分地的土地改革;到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走集体化道路;又到分田单干、包产到户又走回单干的老路;再到又提倡重走农村合作社集体经济道路,新颁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但是分田单干、包产到户的惯性使然,现在依然主导做法: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根据“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再进行第三轮土地承包达30年,以安徽省等的全省土地承包试点已经完成,承包期将达到2057年左右。然而,农民种地的生产积极性却随着第一期承包、第二期承包逐年大幅度下降,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承包权变相买卖等,已经成为农民获得承包地以后的最主要的重要的土地处置形式。在第三期承包(2027年第二期承包到期)即将到期再延期30年之际,全国范围内农民的土地流转率继续攀高。数据说明:2022年底/2023年,部分省份“土地流转率”:安徽省63.2%、山东省55.2%、黑龙江省54%、湖北省50%、河南省41.5%、河北省32%。(数据来源政府网站)。就连“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安徽凤阳小岗村,也将700亩土地流转给了北大荒农垦集团种植水稻。
土地承包制走到了现在是什么情况:农民都没有种地的积极性了,不再自己耕种土地了。随之而来的是:土地流转:农民将承包地租出去,获取地租收入,成为“二地主”(“一地主”属于村集体)。另外土地层层转包的现象也很普遍,因此会有“三地主”、甚至“四地主”产生,这样层层加租,推高土地种植成本,增加了产生土地纠纷的隐患。土地托管:农民把承包地雇佣他人来耕种,如果是“土地全程托管”,从种子化肥农药农资采购、耕种、田间管理、收获、农产品销售等全过程,农民则成为甩手掌柜,成为了“雇佣长工”的雇主。土地撂荒:近年来,农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留下来老人小孩,土地零碎、地块狭小、田间道路窄等,土地撂荒的问题日益凸显。其原因或是由于劳动力外流、比较效益低、耕作方式效率低、土地耕种困难、土地产权不明晰、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土地变相买卖:农民私下将承包地,不是流转也不是托管,而是远高于土地流转的高价卖给他人,不再过问土地用途。造成了农田的破坏。面对上述问题那么,土地制度将如何?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呢?如何从农业制度、农业模式、农业生产方式来寻找出路和破解困境呢?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