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食品添加剂连载之六:如何购买添加剂少的食品
尽管有人声称食品添加剂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是经过安全检验的,只要合法使用都是无害的。持这样观点的不仅仅有食品添加剂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的学生,还有一些领导干部,以及一些迷信他们的学说的普通消费者。然而,食品添加剂毕竟不是食物中的正常成分,多吃肯定是无益甚至有害的。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食品专家声称的添加剂无害是有各种条件的,如“合法添加”、 “不得使用非法添加剂”、“不超过剂量”,事实上在生产过程中很多前提条件是被突破的。更重要的是,所谓的安全也仅仅是对单一添加剂而言,如果将多种、甚至几十种添加剂放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笔者估计是没有人认真做过研究的。因此,理性规避那些有问题的食品添加剂不失为一种上策。目前,超市货架上或者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令人眼花缭乱,怎么选择少用食品添加剂的产品呢?下面的建议供参考:
① 养成看标签的习惯 在超市买东西,务必养成翻过来看“背面”的习惯,尽量买含添加剂少的食品。对于陌生的食品添加剂,回家上网百度一下,看看具体是什么东西,怎么生产出来的,安全的剂量是多少,有什么样的副作用,确定安全的下次再放心购买。
② 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 买食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一般地,初级农产品相对添加剂很少,保质期很长的食物,经过工业化加工的,各种防腐剂是少不了的。
③ 明白了以后再吃 希望消费者知道了食品中含有什么样的添加剂之后再吃。这些知识需要慢慢积累,对于一些容易引起过敏的成分尽量避免。一些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本身是存在争议的,这需要消费者自己的理性判断,没有必要恐慌,也不能盲信某一方的说法。对于科学证据充足且有害的食品添加剂或非法添加剂,建议尽量避免,尤其不要让孩子吃。
④ 不要直奔便宜货 有人说物美价廉,但用在食品领域就有大问号。由于长期竞争的结果,加上一些消费者贪图便宜,一些产品的销售价竟然低于成本,这就需要警惕了。便宜是有原因的,在价格战的背后,有食品加工业者在暗中活动。简单判断价格要考虑下述因素:生产厂厂家利润、超市利润、广告费、所交的税项、原料成本、加工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等等。简单一算,您可能就会感觉超市上一些售价很低的产品如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等是连成本都不够的。
⑤ 多问为什么 “为什么这种鱼的颜色这么漂亮?”“为什么这种汉堡包会这么便宜?”“为什么这个点心或水果那么甜?”“为什么食品放那么久不腐烂?”“为什么这款面粉那么白?”“为什么这些馒头那么蓬松?”具备了怀疑精神,在挑选加工食品的时候,各种食品添加剂的真相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在面前。
以黄花鱼为例,正宗的黄花鱼鱼体呈长椭圆形,头比较大,尾柄较细长,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鱼鳍黄色或灰黄色,唇橘红色,背鳍和臀鳍的鳍条基部三分之二以上披小圆鳞;假冒黄花鱼鱼没有鲜明的黄色,鲜明的黄色多数是直接涂抹色素。真黄花鱼的黄颜色较淡、较柔和;而假黄花鱼颜色普遍着色较重。
再以豆腐皮为例,添加碱性橙II的豆腐皮一般通体金黄,卖相极好,而正常的豆腐皮则只是色泽略黄。颜色过于鲜艳,呈金黄色的豆腐皮最好不要购买。食用前最好用清水浸泡10分钟左右,如果出现明显的褪色情况,尽量不要食用。优质豆腐皮豆呈均匀一致的白色或淡黄色,并且是有光泽;优质豆腐皮冷冻再化冻后还能恢复原来的颜色和口感,使用多种添加剂的豆腐皮化冻后不能恢复或发黑。优质豆腐皮用手拉抻,组织结构紧密细腻,富有韧性,薄厚均匀一致,不粘手,无杂质。闻起来有清香味,没有其他任何不良气味。如果添化学成分的劣质豆腐皮,仔细闻是有稍微的刺鼻味道的。
⑥ 尽量购买熟人圈内的食品,或者业内口碑较好的产品。金杯银杯不如口碑,一些广告叫的响的不一定产品好。在食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市场客观倒逼消费者的觉醒。实际上,消费者的不合理消费也助长了食品添加剂的混乱,很多需求是商家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而发明或应用的——如消费者要求面粉要白、黄瓜要顶花带刺、猪肉要瘦的,才有了面粉增白剂、激素、瘦肉精进入食物链这样的市场。因此,消费者的觉醒是非常关键的,其中消费者的知情权、参与权以及判断权就非常重要了。来源清晰、质量放心、出了问题可以申请解决,这样的食品最终会成为主流。日本收获大地用了40年的实践证明,消费者、生产者、经营者的联盟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减少食品添加剂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