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中药—红薯,健脾胃、强肾阴
导读
中医认为,红薯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肾经,具有补中和血、滋补肾阴、健脾益胃、宽肠通便的功效。
秋冬季节,烤红薯又火了起来!大街小巷经常会飘着烤红薯的诱人香味。
除了烤着吃,红薯还能做成拔丝地瓜、红薯丸子、红薯饼、红薯干……
红薯,又称白薯、番薯、地瓜等,富含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铁、硒等矿物质,也被大众称为“土人参”。
中医认为,红薯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肾经,具有补中和血、滋补肾阴、健脾益胃、宽肠通便的功效。
《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红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红薯的功效与作用
减脂通便
红薯富含粗纤维素,可以刺激胃肠道蠕动,促进肠道排便、通气,还可促进肠黏膜对水分的吸收,从而使大便胀大,软化粪便,缓解便秘。
研究显示,每100g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却能产生99千卡热能,大概为大米的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用红薯代替部分米面等主食,可以达到控制体重的效果。
滋补肾阴
中医认为黄色入脾,常吃黄色的番薯能够帮助我们滋养脾脏。
紫色的番薯有补肾阴的作用,适合常腰酸神疲、头晕耳鸣、少寐健忘、口干咽痛、午后潮热等肾阴虚者。
补中和血
红皮红心的红薯,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而且红薯还不容易生湿热,坚持长期吃这种红薯,可以改善面部气色。
增强免疫力
红薯中糖类物质、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含量较高,可以帮助身体补充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
保护心血管
红薯当中含有维生素,胡萝卜素,钾元素,叶酸等成分,对保护心血管有帮助。
其中钾元素可以保持身体里体液酸碱性,维持血压和心脏的正常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食用红薯的禁忌
1、红薯吃多易腹胀
不少人以为红薯能通便,多吃点能对身体有好处。但过多食用红薯,肠道里会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腹胀、打嗝、放屁。
尤其是平时就容易腹胀、腹泻、嗳气、放屁多的人,不宜多吃。
2、吃红薯别忘减主食
红薯含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与等量大米几乎相当,吃二两红薯就应少吃二两米饭。
建议不要把红薯完全充当主食,而是部分代替主食,最好不要超过主食的1/3。且最好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质食物一起吃,才不会营养失衡。
3、空腹吃红薯烧心
红薯含糖量高,空腹食用时,胃肠道会分泌过多胃酸,刺激胃黏膜导致泛酸,吃完以后就容易出现烧心、反酸的感觉。
对于有胃溃疡、糜烂性胃炎、胃食管返流等酸相关性疾病的患者,多吃红薯容易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引起腹部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