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会晤 签署经济走廊规划纲要
新华社塔什干6月23日电(记者霍小光 李建敏)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塔什干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举行中俄蒙元首第三次会晤。习近平主持会晤。
习近平指出,中俄蒙三方依托互为邻国的优势开展紧密合作,积极落实《中俄蒙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在经贸、人文、过境运输、旅游、体育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果。中方对三方合作势头感到满意。我们要继续围绕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俄方发展战略特别是跨欧亚大通道建设、蒙方“草原之路”倡议对接这条主线,积极推进三方全面合作。
习近平强调,三方要落实好《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口岸建设、产能、投资、经贸、人文、生态环保等领域合作,协力实施重点项目,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尽快取得阶段性成果。三方要积极探讨开展三国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强产业对接,推进三国毗邻地区次区域合作,带动三国毗邻地区共同发展。三方要扩大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合作,共同落实《上海合作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关于“开放和伙伴关系政策”等合作事项,深化过境运输、粮食安全、防灾减灾、能源等重点领域合作。
普京表示,俄中蒙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互利基础上的友好邻邦。俄方致力于按照三方达成的合作共识,同中国和蒙古国一道,落实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简化边境口岸手续,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俄愿加强三国人文交流。
额勒贝格道尔吉表示,蒙中俄达成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十分重要。蒙方愿同中俄一道,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边境地区经济合作。蒙方希望加强同中俄在农业、救灾减灾等领域合作。
会晤后,三国元首见证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蒙古国海关与税务总局和俄罗斯联邦海关署关于特定商品海关监管结果互认的协定》等合作文件的签署。
王沪宁、栗战书、杨洁篪等参加会晤。
6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举行中俄蒙元首第三次会晤。习近平主持会晤。
外媒:东西方争取夹缝中的蒙古
BBC报道:蒙古2010年在一份国家安全文件中指出,在资源紧缺等时代其“自然资源对蒙古独立和领土主权也是一种威胁”,因此为促进国家安全,蒙古开始在地区强国和世界强国之间寻求平衡。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蒙古就开始实行所谓“第三邻国”外交战略,即把美国、日本、北约等西方势力当作“第三邻国”来平衡中俄两大邻国的影响。
蒙古前总统恩赫巴亚尔曾说,在当今世界,邻国不一定是从地理上划分的,蒙古的两个邻国过于强大,蒙古没有足够的力量保卫自身安全,只能靠外交手段和国际组织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
2009和2010年,蒙古外交以法律形式强化“第三邻国”政策,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议会)通过“国家安全构想”等文件强调“全方位”、“多支点”、“等距离”的外交战略。
蒙古的“第三邻国”政策得到美国支持。美国总统布什2005年访问蒙古说,“美国是蒙古国的‘第三邻国’,我们喜欢这样的口号”。美国说蒙古是“亚洲民主国家的典范”。蒙古从2012年起开始担任“全球民主联盟”轮值主席国,成了美国在亚洲示范民主的样板。
不久前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参加美中战略经济对话前夕取道访问蒙古时赞扬蒙古是“亚洲的民主绿洲”。他还说蒙古夹在俄罗斯和中国之间面临很大压力。他还感谢蒙古为伊朗和阿富汗出兵,已经出兵参加联合国维和。
在“第三邻国”外交战略下,蒙古积极发展同美国和北约的军事合作:9/11攻击后蒙古向美国开放其领空和军事设施;2003年伊拉克战争开始后,蒙古派军队赴伊拉克协助美军行动,一年后蒙古又派兵去科索沃。2003年蒙古同美国在蒙古境内进行了联合军事演习。
2005年,蒙古申请加入北约“全球伙伴关系计划”,2012年蒙古由北约“联系国”升级为“全球伙伴国”,享受与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西兰相同待遇。
2013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特别是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同北约地缘政治对抗加剧的情况下,“北约东扩”引起俄罗斯强烈反对。俄罗斯一直认为北约在欧洲和全球建立多伙伴关系具有明显的政治和经济意图,即不断扩大北约的势力范围。
虽然美国官方声明没有遏制中国的意图,但是自2012年奥巴马政府决定“重返亚洲”,将美国军力重心部署到亚洲以后,美国的意图越来越受到中国怀疑,特别是美国加强在中国周边邻国发展军事,经济和外交关系都可能被视作围堵的企图。
像蒙古能源和原材料成为多国企业争夺的目标一样,蒙古也成了中国、俄罗斯、上合组织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和北约的政治和外交的争夺场所。
6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举行中俄蒙元首第三次会晤。习近平主持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