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雄安新区建设,总书记心中的“千年大计”
春到雄安,草木返青,杏花初绽,一派生机盎然;建设工地,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处处热火朝天。
雄安新区画卷徐徐铺展,朝着令人“心向往之”的目标延伸,新时代“未来之城”正从规划蓝图变为现实样板。
5年前的4月1日,一则重大消息正式对外公布——“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消息如平地一声春雷,举世瞩目。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雄安新区建设,亲临实地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并作出重要指示,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指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5年来,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一系列顶层设计制定完成,一批批重大项目全面推进,一个个标志性工程投入使用,雄安新区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
显雏形,出形象。在雄安新区大地上,今年开春,43个重点项目同时开工,全年将安排重点项目232个;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分支机构100多家;白洋淀水质全域达到Ⅲ类水,为近10年最好水平,进入良好湖泊行列。
京畿大地上,一座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正拔节生长。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落子。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新县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选择,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
设立雄安新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
京津冀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好,河北吃不饱”,折射出北京“肥胖”,周边“瘦弱”的发展之痛。京津冀需要一场区域协同发展的深层次变革。
“着力点和出发点,就是动一动外科手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谋定了大思路。
“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这是我们城市发展的一种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