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水利部部长文章: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工人在衡水市桃城区赵圈镇农田修建灌溉渠,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兴农。 新华社 资料
【原编者按】
人民日报今日发表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的署名文章,文章呼吁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文章称,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是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结构调整和民生改善等的重要举措,加大公共财政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积极创新水行政执法体制,推进水法制建设,依法节水、管水。
全文如下:
今天是第二十三届“世界水日”,第二十八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同时拉开帷幕。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要。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节水治水管水兴水任务艰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我国水安全呈现出新老问题交织的严峻形势,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加凸显,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事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事关民族永续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保障国家水安全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我们要大力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积极顺应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牢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水利改革步伐,夯实水利发展基础,着力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一是落实节水优先,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节水优先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战略选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先导作用和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将水资源承载能力作为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建立健全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控制缺水地区发展高耗水产业和项目,从源头上拧紧水资源需求管理的阀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完善用水定额、计划用水、计量监控等制度,大力推进工业、农业、生活节水,加大雨洪资源以及海水、中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力度,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推动建立国家水资源督察制度,强化地方政府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主体责任,加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并严格责任追究。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