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之兵:终结“历史的终结”,什么是中国模式?

2022-01-17 747 0
作者: 蔡之兵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16日电 题:终结“历史的终结”,什么是中国模式?

  作者 蔡之兵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1989年夏天,美国学者福山发表《历史的终结》一文,宣称人类历史的前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正走向终结,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将成为人类政府的终极形式,后续的柏林墙倒塌与苏联解体事件也让无数人将这一论断奉为圭臬。然而,中国随后几十年的辉煌发展成就显然已经终结了“历史的终结”这一论断,并在百年未有之变局背景下,重新引起全世界关于中西方发展模式比较的研究热潮。

  发展模式并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

  必须始终清醒意识到,比较中西发展模式或者比较其他任何国家之间的发展模式,其目的都在于实现不同发展模式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而非在不同国家发展模式上做高低优劣之分。从直观的逻辑看,每个国家的发展模式都内生于各个国家的地理、历史、气候、环境等属性,这就意味着任何现实存在的国家发展模式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因此,要坚决破除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一种“最优国家发展模式”的谬论,更不能轻易地依据某一模式而对其他国家发展模式来“评头论足”。

  实际上,由于任何不同类型的发展模式都有自身问题,合理的发展模式能够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这些难题从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民族屹立不倒的终极目标,而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则会因为无法破解这些难题而逐渐陷入衰退甚至消亡。因此,如果想要评价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就必须立足于这套发展模式能否不断破解这个国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同问题这一角度。

点击进入下一页

  2019年11月,在德国柏林展出的反映柏林墙这段历史的微缩模型。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中西发展模式的本质分别是什么?

  表面看,中西发展模式的比较可以简单归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同。

  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人物之一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勾勒出一幅“政府与市场各司其职的二元结构形象”。然而,这种看似界限清晰的二元结构只是一种假象,塑造这种二元结构背后的绝对控制者即资本被完全隐匿于市场这一宏大的经济学概念之中。换言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看似是政府与市场的二元结构,实际上是资本绝对主导的一元结构,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受到资本的绝对控制。

  市场自不必说,资本逐利的天性决定了它能不断地创造和扩大市场规模,但相对隐蔽的是资本为了能够实现不断扩大利润规模的目标,同样会深度参与、深度影响甚至直接控制政府决策,这也是西方政党只会代表不同资本集团利益诉求以及导致金钱政治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查看余下6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