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这“果”怎么咽,美国才能不那么苦?
美国总统拜登16日在白宫签署《通胀削减法案》。根据该法案,联邦政府将在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约3700亿美元;在医疗保健领域投入约640亿美元,以降低处方药价格、强化医疗保障。法案包括对部分大企业征收15%最低税等内容,致力于在未来十年内创造近7400亿美元财政收入。
民主党援引国会税收和预算办公室的分析说,该法案将使联邦赤字削减3000多亿美元。虽然民主党声称该法案能缓解通胀、削减赤字,但批评者认为抑制通胀实质作用并不显著。
美国通胀自一年多前开始加速上升。今年3月以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均超过8%。美国劳工部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8.5%。在此背景下,美国民众购买力受到制约。
早在今年1月的一场白宫记者会上,美国总统拜登被记者逼问通胀,当场爆粗口却忘关麦克风,闹出了一场风波。半年之后,通胀已是拜登作为总统无法回避的头号课题。
欧洲也饱受通胀困扰。英国5月的CPI同比上涨9.1%,核心CPI同比上涨5.9%;欧元区6月的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同比上涨8.6%,核心HICP同比上涨3.7%。
来自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4月,全球已有四分之三的经济体通胀水平超过了5%,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水平都超过了央行目标,超过一半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已高于7%。
通胀已经成为全球最急迫的问题之一。
那么,通胀的“因”是如何被种下的?这“果”怎么咽,才能不那么苦?
文 | 章玉贵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
1
通胀猛于虎
倘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在世,他一定会大声疾呼:美国必须控制货币发行!因为在他眼里,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主要是货币现象。
2022年6月10日,美国纽约,顾客在超市购物。图|IC photo
美国劳工部的报告称,美国6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9.1%,创1981年11月以来最大增幅。市场预期增幅8.8%,前值为8.6%。扣除波动性较大的食品与能源价格不计,美国6月核心CPI同比增长5.9%,预期5.7%,前值6%。市场预估美联储将加快激进加息的步伐以抑制通胀预期,同时也加重了投资者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
数据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
数据来源:欧洲央行、英国国家统计局
前美联储主席阿瑟·伯恩斯曾说,穷人毫无疑问是通胀之下最主要的受害者。在冷冰冰的价格指数衡量的消费篮子中,不同收入群体的实际消费结构有系统性的差别。以美国为例,低收入家庭的低弹性必需品消费占其收入高达77%,高收入家庭则仅占收入的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