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位专家详细解读!中央政治局会议七大看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会议指出,“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但“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过会议也强调,“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如何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多个重要政策信号:“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这些提法有何深意?《经济参考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全面解读这一备受关注的重磅会议。
面临新困难挑战
长期向好基本面不变
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会议指出,“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粮食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会议也称,“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会议强调,“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
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但总需求仍不足,经济恢复有一个过程。会议总体上肯定了上半年取得的成绩,同时实事求是地指出存在的需求不足的问题,分析了疫后经济恢复的特征,但从长期看向好趋势没有改变。
植信投资研究院秘书长邓志超:
应理性地看到,当前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新困难挑战,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外部冲击共振叠加疫情疤痕效应所致。
经济总量的修复和结构的调整需要时间,随着疫情冲击越走越远,其疤痕效应也将越来越小。而在国内各项稳经济政策组合发力推动下,结合我国经济具有的巨大发展韧性和潜力,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
活跃资本市场
会议强调,要用好政策空间、找准发力方向,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发挥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