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18亿拍卖政务数据,我的脸应该分多少钱?
在数据被视为“新黄金”的当下,数据要素流通、交易、传播的场景正变得越来越多。
11月25日,2023全球数商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上,数据交易链正式启用,由上海、浙江、山东等七家省级数据交易机构发起并建设联盟链共识节点,十省市实现“一地挂牌、全网互认”。
前不久,发生在湖南省衡阳市的“政务数据第一拍”更是受到各方关注。11月10日,衡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告,以网上竞价的方式出让“衡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和智慧城市特许经营权出让项目”,项目起始价为18亿元。11月15日,衡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再度发布公告,表示暂停该交易活动。
衡阳的“政务数据第一拍”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既因为这是全国首次公开交易公共数据特许经营权,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中国开启“数据财政”的信号,也因为许多人担忧政务数据资源在出让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数据泄露、数据滥用甚至是个人隐私被侵害的风险。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商希雪长期关注数字经济与法治领域的研究,她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从大趋势来看,数据要素一定会加速市场化,公共数据的开放和利用也会越来越普遍。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安全,是一个必须被重视的问题。
公共数据的开放与利用已是大趋势
短短5天,衡阳的“政务数据第一拍”就从引发各方讨论到突然暂停。
衡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11月14日收到了项目出让方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的来函要求,因此暂停“衡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和智慧城市特许经营权出让项目”的交易活动,但是不清楚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为何选择暂停交易。《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多次拨打项目出让方联系人的电话,均未接通。
早在2021年12月,衡阳就发布了《衡阳市政务数据共享开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其中对政务数据的定义、权属等进行了明确。根据《管理办法》,政务数据是指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图表、图片、视频和数据等各类信息资源,包括各政务部门直接或通过第三方依法采集的、依法授权管理的和因履行职责需要依托政务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资源等,数据权属归政府所有。
在此基础上,应该如何理解衡阳“政务数据第一拍”的交易内容?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系教授庄子银指出,根据公告,数据产权转让方为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其旨在通过出让智慧城市或其他财政投资信息化系统建成后产生的数据资源等有形或无形资产的特许经营权限,以市场化的方式获取这些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