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成地方两会高频词
近期,地方两会陆续召开,“民营经济”成为高频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地结合发展实际,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脚步更加坚定。
政策支持提振企业信心
翻开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一系列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政策令人印象深刻。
多地代表委员表示,去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出台后,各地各部门密集出台配套政策细化落实。随着各项政策落地,民营企业信心和获得感得到增强。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108条改革举措,民营经济企稳向好,9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大力推动民营企业上市、开展“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网络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一桩桩一件件,这些实在举措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民营经济越来越受重视。”重庆市人大代表、重庆华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洪涛说。
图为重庆两江新区一家机械设备生产企业的热压车间里,工人将刚下线的零件装箱。 新华社记者储加音 摄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去年制定实施民营经济32条政策。浙江省人大代表、超威电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徐学良告诉记者,不仅是省级,湖州市、长兴县都出台了政策,只要符合标准,不需要企业跑腿,相关部门会送政策上门,而且兑现及时。
北京市人大代表、贝壳找房经纪事业线城市首席运营官李峰岩说:“去年通过‘一体化综合监管’等方面的改革,我们在门店开业、业务拓展、人才吸引等方面都切实感觉到流程的优化与效率的提升。”
“2023年,苏生生物通过‘海易兑’等便捷的渠道顺利兑现各类奖励资金达600万元,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主动抛出‘橄榄枝’,让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对民营经济的关怀和支持。”海南省政协委员、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胜说。
优化营商环境步履不停
经过多年改革,各地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与民营企业的期待还有距离。记者在地方两会上了解到,多地正在部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
今年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将审议《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民营经济32条政策精准落地,建立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及时回应解决民营企业的诉求。
图为群众在河北省邯郸市邱县企业服务中心办理业务。 新华社记者王晓 摄
同时,多地发挥优化营商环境的牵引带动作用,推动多领域改革不断深化。重庆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2024年重要工作之一。北京提出,将深化“一业一证”和“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深入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