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政府工作报告透露了哪些信号?
2025年设定5%左右的增长目标符合中国实际。今年实施了多年未有的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组合,势必为经济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文|《财经》记者 邹碧颖 孙颖妮
编辑|王延春
2025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CPI(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5.66万亿元;2025年,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其中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今年合计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宣读了2025年的宏观政策目标与工作。李强指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既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并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突出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导向。“实现这些目标很不容易,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2025年,国际环境愈发复杂严峻,关税壁垒增多等因素,可能对中国贸易、科技造成更大冲击。国内则是有效需求不足、消费不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民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布局重点放在了促消费、扩内需、兴科技、培育未来产业等方面。同时,亦回应了社会热点,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等等。
多位经济学家向《财经》表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GDP增速、CPI、赤字率等数字目标符合此前市场预期。由于2024年底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提前释明风向,此次文件表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狭义财政赤字率4%,有明显的突破,符合当前产能供过于求、内需不足,急需政府通过加杠杆扩大支出、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的总任务和要求。
3000亿元支持以旧换新
特朗普加码关税政策后,中国如何应对出口下滑风险?如何扩内需保经济?刺激政策的规模会有多大?这都是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市场最受关注的话题。长江商学院会计与金融学教授、投资研究中心主任刘劲向《财经》表示,美国此前对中国征收的进口关税水平在25%左右,近期加20%后是45%。要克服如此高的关税壁垒,中国制造通过降成本维持竞争力比较困难。尤其是特朗普同时还对墨西哥、加拿大加征关税,对中国的中间品出口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