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救市 还是放弃楼市啊?
近期北京、深圳等地连发“大招”,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政策。
问题是,这是“救市”吗?看着更像是要抛弃地产啊。
这跟之前的预期相差得有点大。
比如,北京和深圳,说起来都是取消了N年的限购措施,看起来史无前例。
仔细一看,其实就是取消或放松了偏远郊区的限购,北京5环外取消限购,深圳龙华、龙岗等放松限购。
核心区域,就是不肯放开限购。
外地人凭啥花那么多钱去接盘一线城市的房子啊?无非是,医疗,教育和就业。
但是政策上就不愿意“让利”,典型的就是教育资源。
买房是买房,户口是户口,学籍是学籍,千方百计的设置各种障碍,不让外地人享受这些资源。
这一波救市,只有杭州比较有诚意,买房就送户口。
其他“救市”政策,也基本上都是扭扭捏捏,不肯“让利”,全靠房产中介媒体忽悠人。
比如,降低房贷利率。
我们降低房贷利率,能刺激买房吗?从逻辑上讲,刺激作用非常有限。
因为我们的房贷利率是浮动利率。
今年房贷利率很低,又怎样?明年给你涨30%,两年后给你翻个倍。
今年月供低,但是明年,或者后年的月供又涨回去了啊。就一年的房贷利率让利了,这能让几个钱?
对比一下美国。
美国利率这么高了,他们的房奴应该压力很大吧,破产的比较多吧?
其实不是的。
房价上涨抵消利率上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美帝90%的房贷利率都是固定利率。
很多美国家庭的房贷,都是政策利率接近0的时候办理的,一般就是15年或30年。
即便政策利率上涨了,他们的房贷利率仍然很低,15年或30年不变。
现在美国房贷利率这么高,应该绝对没有人买房了吧?
也不是的。
虽然买房的人大幅下降了,但是也有人在买,难道他们不怕背负这么高的利率吗?
不怕的。
因为美国的转按揭和再贷款业务非常方便,以后利率下降了,你可以去银行重签贷款,把房贷利率降到最低。
接下来一个问题是,为啥救市政策这么扭扭捏捏,不肯让利,如何理解这个行为呢?
按照当下的楼市状态,搁以前,早就开始下猛药了。
什么限购措施,楼市一有下跌的苗头就废除了,不可能还保留到现在。然后0首付,首付贷等等金融支持铺天盖地的就起来了。
现在呢?救市政策扭扭捏捏。
大家形容是,人都绝经了,才开始取环。
当然,救市政策挤牙膏式的放开,上面有自己的逻辑:
大家之前之所以不买房,是因为限购政策的限制。老百姓手里还有很多钱,只是他们不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