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看待毛主席纪念堂:建是不妥当的,但也不赞成拆掉
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游客,一般都会去广场南边的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的遗体。
不过,很多人都知道,毛主席当年是不主张保留遗体的,还在建议火化的名单上签了字,因此,保留毛主席的遗体,其实是有违毛主席的本意的。
对这个问题,邓小平后来就做过解释。
1980年8月21日,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先问起了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
邓小平回答说:“永远要保留下去。”
然后,法拉奇又问起了毛主席纪念堂是否要拆除。
对这个问题,邓小平说了很多。早在50年代,毛主席就倡议大家死后火化,不保留遗体,毛主席还第一个签了字,各位领导人也都签了字,所以,保留遗体、建纪念堂,其实是违反毛主席的意愿的。
不过,邓小平明确表示:“我不赞成把它改掉。已经有了的把它改变,就不见得妥当。建是不妥当的,如果改变,人们就要议论纷纷。现在世界上都在猜测我们要毁掉纪念堂。我们没有这个想法。”
那么,邓小平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其实是有时代背景的。
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反思潮”,愈演愈烈,甚至把一切罪过都推到了毛主席身上,认为应该抛弃“毛泽东思想”,才能更好地进行改革开放。
这个现象,也引起了海外的极大关注,很多人都在猜测,中国人对待毛主席,会不会像当年苏联人对待斯大林一样,把他贬得一无是处,彻底抛弃“毛泽东思想”。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来到中国,向邓小平提出了那两个问题: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是否要保留?毛主席纪念堂是否要拆除?
邓小平是与毛主席共同打天下、共同建设新中国的老一代革命家,他深知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纵观中国革命的历史,毛主席数次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大家只有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毛主席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毛泽东思想”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因此,毛主席这面旗帜不能倒,一旦倒了,将会引起极大的动荡。
邓小平是有战略眼光和历史眼光的伟人,他深知这个道理,因此就做出了上面的回答: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要永远保留下去,毛主席纪念堂也不赞成拆掉。
当年建毛主席纪念堂,是华国锋提议的,经过中央开会讨论,全体中央委员一致同意。
关于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一开始有五个方案,一是在景山,二是在香山,三是在天安门前面,四是在天安门北面,五是在天安门广场南边。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第一个方案会破坏景山的景观,而且大家参观也不方便;第二个方案,香山离北京市区太远,交通不方便;第三个方案,天安门前面的地方太小,不适合建高大的建筑;第四个方案,天安门北面是故宫,也不合适。
最后,大家就一致决定采用第五种方案,将毛主席纪念堂建在天安门广场南边,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相邻,又与天安门城楼遥相呼应,而且地域开阔,很适合建高大的建筑。
就这样,毛主席纪念堂定在了天安门广场南边,于1976年11月24日奠基动工,1977年5月24日竣工,1977年9月9日,也就是毛主席去世一周年时,正式对外开放。
据介绍,毛主席纪念堂的建造,得到了全国各地人民的无私援助,有来自大兴安岭的优质木材,有来自革命老区延安的青松,有来自四川的红色花岗石,来自山东泰山的青色花岗石,来自珠穆郎玛峰的岩石标本,甚至还有海外爱国人士送来的台湾大理石……
可以说,这座毛主席纪念堂,汇聚了全国各地人民的热情,也充分体现了毛主席的伟大光辉。
如今,毛主席纪念堂已经成为人们纪念伟人的一个重要场所,每年都会接待来自全国、全世界各地的人,已经不只是一座纪念堂这么简单,而是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一个文化符号,受到了世界各族人民的尊敬。
(参考资料:“毛主席纪念堂”网站,《北京晚报》《文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