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们的危机远不止当下
京东这几天的瓜想必大家都吃撑了,今天聊点乐子之外的视角。京东目前遭遇的舆论危机绝对不是不痛不痒,金融机构真的开始被挤兑一定就会出问题,无非是最后问题发展到哪一步能让监管机构出来采取措施。这也让会其他平台在对待用户舆论态度上小心翼翼,毕竟挤兑潮对谁都是致命的弱点,像来总就把微博基金账号的不当发言给夹了。
除了让平台更尊重用户之外,如果能借这次事件让互联网企业的金融业务收缩一下也是额外的好事,这类业务本质上都是空手套白狼,它们只有在危机到来时才会付出成本,跟互联网企业本该承担的科技和信息生产力没有任何关系。至于对京东商城本身营业额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这次事件暴露出某东方面内部不少问题,比如公关应对无力,群发短信,客服对线之类的操作。由此事还引发了更多爆料,比如某东物流这几年的管理混乱和待遇下降,作为一向被认为的壁垒优势,这些操作让人实无法理解。网友们围绕某东的种种问题开始发散思维溯源原因。
目前大概有以下这么些说法,在电商价格大战中竞争失利导致病急乱投医;美股上市迎合欧美ESG/DEI标准;某某资本推动进入某东的高管鸠占鹊巢排挤东子老班底;东子明尼苏达事件被拿捏导致被架空/公司开始被蚕食;等等。最后一种说法往往又构成其他各种说法的推论基础。
对于一个庞大的互联网巨头来说,这些说法可能都未必是事情的全貌,但其实是什么原因并不重要。如果不是对平台特别有信仰,那我们普通用户更该关注这件事情会带来什么变化。
有两点情况是确定的。首先不管是因为明尼苏达还是因为什么,东子对企业的掌控力确实在相当程度上下降了。互联网业界对京东的普遍评价是,这家企业除了创始人之外,管理层没有展现出过决定企业方向,突破发展瓶颈的能力。每当京东发展陷入瓶颈,一定是东子亲自推动方向变革,实现继续增长。某东某多这些本质上都没有真正的护城河和技术壁垒,并不是那种能让职业经理人们可以循规蹈矩推动企业发展的平台。
二是作为在美股上市的公司,确实会受到欧美标准和潮流的规制和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的阶段,对不同的企业都没法一概而论,但通过一些公开新闻看,这种影响在京东身上确实发生了。
网友们都在强调ESG对京东造成的影响,实际上一开始ESG(环境、社会、治理)算是企业社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之类的正向理念,发展到现在被拿来跟DEI(多样性、平等、包容性)相提并论本身是欧美环境不断极化的结果。
我国包括国企在内的各类企业这些年也在推进ESG建设,但我国ESG的理念和推动手法与欧美是显著不同的。欧美ESG往往被作为一种舆论议程来推动,这些年在欧美但凡会被作为议程来推动的东西,最后八成都会走到极化和对立的境地。白左理念确实大行其道,但它本质上不是霸权资本主义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就像在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对ESG的态度必然有很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