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自动复制机:人工智能、资本主义与世界末日

2025-03-30 937 0
作者: 伯里克利 来源: NLR公众号

  原编者按

  本文回答了一个问题:“没有工人的资本主义社会”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如今,人工智能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新技术的冲击把一些人的大脑也撞了个粉碎。在粉碎后的混沌中居然幻想出了一个没有剥削剩余价值、忽视一切经济规律的“美丽新世界”。

  然而,这种在生产过程中排斥了人本身的,非人化的机器不可能实现人的解放,反而可能将人类置于寄生的境地。本质上,在文中被指为“自动复制机”的人工智能大爹只会为自身生存而运转,这将导致人类沦为无用的存在附庸,甚至在机器需要时成为“耗材”来投入机器为维持自己存在的无意义运转中……

  文/伯里克利

  「人工智能时代」与经济学理论:

  经济社会学的想象

  「没有工人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当前这个人工智能风潮之中常见的大众想象。如果戏谑的引用菲斯基拉德的名言,可以说在这些智慧的大脑之中两种「矛盾的观点」完美而圆融的在一起存在:「人工智能」会取代大多数人的工作;资本主义社会之中大家依然可以过得很不错。

  这背后的不可能性显而易见——当前社会上大多数的公民通过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获得收入。即使是在最为标准的主流经济学之中,这也意味着每个人的收入等于他们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那么在一个大多数人没有工作的世界之中,大多数人也就没有收入了——而且直接的后果就是消费品市场的崩溃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萧条」。这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中,这样的过程被称之为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之间的矛盾:对于工人的剥削所得已经拿到手了;但是因为商品卖不出去,资本无法流动、工厂依然关停,企业依然会破产。

  但非常有趣的是,一些经济学理论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充满想象力的数学抽象」——比如没有劳动力投入的生产函数。

  最典型的就是主流经济学之中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当然大多数情况之下,这里面还是会有劳动力这种生产资料,但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极简的形式):

  Y=a*K

  这其中的a是全要素增长率,而K就是资本总量。我姑且设想,这是一个边际收益不变的生产函数。因此,资本投入和产出是线性相关的。我们姑且不去对这样的简化进行任何经济学上的批判——譬如这样的抽象是否能够拟合事实、是否可以给我们带来研究上的便利——来看待这个数学公式背后的社会学意义。我们会说正在描述的是一个没有任何人干预、可以自动生产的世界。而任何明智的读者都会知道这样的世界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确实可以设想一种充满科幻色彩的情况:整个经济系统可以在人工智能的控制之下自动的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假设现在全球所有的工厂都引入所谓的自动工业机器人,似乎就是一个类似这样的情况。不过在当代的生产现实之中,这些工厂依然需要维护检修,也就是依然存在折旧问题和调节的问题,不过作为一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幻小说家,我们可以设想这些问题可以一并解决:整个生产系统真的可以完全脱离人类的管理,甚至可以自动生产配件来弥补自身的损耗,那么这将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不需要劳动力投入的生产系统——但这也会是一个实际上「失控了的生产系统」。

查看余下4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