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鲁迅和朱安看旧社会如何把人变成鬼,新社会又如何把鬼变成人

2025-04-07 403 0
作者: 卢丝卡爱议 来源: “湘想事成”公众号

  【原编按】

  1.文章有多处亮点,首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鲁迅与朱安间的事并非主观臆断,而是指出了旧社会对人的荼毒以及新旧思想的碰撞,再到举李玉琴的例子来说明新社会改造人的道理。作者同时发挥联想,这是文章一大亮点,写得很好。

  2.借由朱安和李玉琴之间的区别,引申到妇女解放和工人运动的共通点,思路清楚,观点新颖,是一篇通俗易懂的好文。

  近几天来,笔者看到几篇公众号文章讲述鲁迅和朱安的故事,在感慨两位都是包办婚姻的牺牲者之余,也看到了一种令人愤怒的言论——“朱安一生的等待都不换来鲁迅的爱,鲁迅真是渣男”!

  我相信但凡读过鲁迅文章、了解鲁迅为人的读者都不会相信这句话。错的从来不是鲁迅或者朱安,而是吃人的封建制度,害人的包办婚姻。让我们先来看一下鲁迅和朱安的故事。

  1906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的鲁迅被母亲鲁瑞用谎称“母病速归”的电报召回,回家的第二天就举行婚礼。新婚后第四天鲁迅和二弟周作人等东渡日本。鲁迅不喜欢这位封建传统的妻子,无论是在浙江绍兴老家还是在北京,鲁迅都极力避免和朱安见面,而朱安大部分时间就是照顾婆婆。1927年10月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同居。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肺结核在上海病逝。1947年6月29日,朱安在北平病逝。

  一些人攻击鲁迅主要集中在不喜欢朱安为什么还要娶她?娶了为什么又不愿意见她?

  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不能脱离其身处的时代背景。鲁迅和朱安身处的时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一方面新的思想在产生但非常弱小,另一方面旧的糟粕在消亡但无法一下子彻底根除。

  鲁迅是较早接触到先进思想的那一批人,1918年就在《新青年》上发表过一篇名为《我之节烈观》的文章,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社会束缚妇女的“贞洁”思想,字里行间充斥着对封建妇女的同情,并在文末呼吁“要人类接受正当的幸福”!

  而朱安,则是鲁迅笔下所同情的典型封建女子形象。她满足封建社会要求女子做的一切:精通绣花、烹饪、缝纫,缠足,温顺,不识字。在婚前鲁迅就表示过,希望她可以解放自己,把脚放开不要再缠足,朱安误以为鲁迅喜欢大脚女子,于是在见他的那天,特意穿了一双大鞋,结果因为脚太小,鞋子反而掉下来了。

  朱安和鲁迅在思想方面完全是相反的人,他们的结合是包办婚姻的悲剧。但是有人又说了,朱安思想封建不愿意拒绝这门婚事,鲁迅思想先进为什么还要娶朱安呢?还是说鲁迅只会在文章里同情封建妇女,遇到真正需要解放的妇女就成伪君子了?

查看余下5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