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国民党军”为什么不可能产生英雄主义?


  “主流舆论和文艺作品中对国民党军的英雄主义美化与想象,主要以毛主席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模板进行,这和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国民党军毫无共同之处,这是对历史的强奸,也是对大众的肆意愚弄。”

  01

  —

  近年来,重新讲述抗战史的一个基本方式,是编造国民党军在抗战中的英雄故事。

  这些故事,大多经不起追问和推敲。

  “八百冷娃投黄河”的故事,假的。

  事实是被击溃的国军争相跳河逃命,但又被对岸国军胡宗南部的督战队射击,导致大量溺亡;

  “五名军统女特工集体跳崖”的故事,假的。

  根本就没有这五个人;

  “国军飞行教官单机升空慷慨赴死”的故事,假的。

  是根据日本电影《永远的零》瞎编的;

  ……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例举了。

  不是说国军在抗战中没有出现寥若晨星的个别英雄人物,而是说国军在整体上没有英雄主义文化,也不可能大规模地涌现出英雄人物。

  相反,贪生怕死,一触即溃才是国军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国民党本质上就是一个腐败的分利集团。

  在这个集团里,“利益”是最高价值,没有比利益更值得追求的东西。

  英雄主义的基本特点,是超越利益,把信仰、荣誉等看得比利益更重要,甚至比生命更重要。

  而国军的特点,却是活着最重要,利益最重要。

  02

  —

  国民党尽管一开始就鱼龙混杂,但也曾经有过“有点理想”的阶段。

  这就是孙中山在苏联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推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时期。

  国共合作,开始第一次国内大革命,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打到军阀”。

  但是,待到1927年北伐军打到了长江流域,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新右派集团,为了个人和集团的私利,背叛了国民革命。

  一方面,蒋介石宣布尊重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了打到帝国主义的口号;另一方面,蒋介石自己蜕变成了新军阀。

  北伐的两大目标全都落了空。

  这一期间,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宣布自己以前都是假革命,以后才是真革命。(见《李宗仁回忆录》)

  “清党”实际上消灭了国民党内最具有理想主义精神的那一部分青年党员,国民党就此失去了党魂。

  既然连蒋介石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国民党内大大小小的官僚、军头也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嘴上是主义,心里是生意”。

  这样一个分利集团,必然是一个腐败集团,腐败的集团怎么可能有英雄主义?

  03

  —

  电视剧《潜伏》当中,促使余则成转投中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发现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居然向日本出卖新四军情报,换取日本放行他的走私货物。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