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之:翻翻旧痕


timg (59).jpg

  拿推倒的旧朝的一场抗战来为新朝庆典献礼,往深处说,是情感上亲近了,往明着说,是拿所谓的民族精神当晃眼的旗子,凡一称民族精神的,就挡住了一切的批评,让你没有理由反对,也让你消弭历史的是非对错,所以屠夫张灵甫也就成“抗日名将”了,所以一九三七年淞沪会战的一场四行仓库保卫战,也顺理成章地在共和国的天空上高扬起它的民族精神了,献给奉迎和迷糊它的人们,尽管那面红青白三色很有些刺眼。

  还有一面也正是市场们要的,穿军装架大炮的开战,场面总比那些破衫烂衣没名无姓的抗战演起来要好看得多,模仿起来不比西方影片里的二战差。王二小们的抗日,谁想知道呢?演起来是不够档次的,况且里外都定了调,主战场是国军的,边角料式的搂草打兔子才是王小二们的。

  一条不抵抗路线下的军人是可悲的,纵然爱国而身死国难,也逃却不了最后的失败。一场爱国的保卫战,只是个人的壮烈,英名壮举后人不该遗忘,而不抵抗的路线更不该遗忘反却被美化起来。

  蒋老板的不抵抗是老毛病了。一九三七年有八·一三淞沪会战,一九三二年还有个一·二八淞沪抗战。夜翻鲁迅全集,就看到了他在一九三三年写的两篇,那是淞沪抗战后一年,军事当局放弃热河和北平的事。鲁迅一九三六年去世的,没有看到一九三七的八·一三事变,但一九三二年的一·二八事变,就有了其后他的这两篇。

  反正鲁迅现在不吃香了,他的文章看的人也不多了,但算作一段历史的痕迹,不妨抄录于下,权从这旧痕里窥一下老疮疤,让不知道的人知道曾经的有过。

  2019年6月20日

  战略关系①

  首都《救国日报》②上有句名言:

  “浸使为战略关系,须暂时放弃北平,以便引敌深入……应严厉责成张学良③,以武力制止反对运动,虽流血亦所不辞。”(见《上海日报》二月九日转载。)

  虽流血亦所不辞!勇敢哉战略大家也!

  血的确流过不少,正在流的更不少,将要流的还不知道有多多少少。这都是“反对”运动者的血。为着什么?为着战略关系。

  战略家④在去年上海打仗的时候,曾经说:“为战略关系,退守第二道防线”,这样就退兵。过了两天又说,为战略关系,“如日军不向我军射击,则我军不得开枪,着士兵一体遵照”,这样就停战。此后,“第二道防线”消失,上海和议⑤开始,谈判、签字、完结。那时候,大概为着战略关系也曾经见过血;这是军机大事,小民不得而知,──至于亲自流过血的虽然知道,他们又已经没有了舌头。究竟那时候的敌人为什么没有“被诱深入”?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