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城: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问题的若干思考


  周新城:著名经济学家、理论家、教育家、苏联东欧问题研究泰斗。曾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最近,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问题成为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之一。有人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认为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这种说法值得推敲。

  什么叫“基本经济制度”

  首先,我们要界定一下,什么叫“基本经济制度”?这个概念如果没有界定清楚,讨论就成为一盆浆糊了。

  这要从经济关系说起。

  经济制度是上层建筑,是国家在法律上规定的,但这不是人们主观地任意规定的,它的内涵是经济关系,经济制度只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经济关系在制度上的表现。

  人们为了生存,必须生产物质财富,满足吃、穿、用等生活需要。但孤立的个人是不能进行生产的,必须结成一定的经济关系,即广义的生产关系,方能进行生产。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存在和发展的。生产是在社会中进行的,脱离社会的个人,不同其他人发生经济关系,那是不可能从事物质生产,也不可能生存的。西方经济学喜欢讲的鲁滨逊那样的人物只存在于传奇小说中,现实生活中是不会有的。

  人们的经济关系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这各种关系并不是简单地并立地存在着,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经济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经济关系是根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它们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性质,决定着不同阶级的产生以及不同阶级之间的关系,决定着生产的目的,最终也决定着社会的走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以及相互关系、分配方式。这类决定社会性质的经济关系,有人称之为“社会经济关系”,它是属于本质层次的经济关系,它决定了一种社会制度独特的特性,而与其他社会制度相区别,不同社会制度,具有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在这一层次上没有共同之处。这类经济关系,往往被物与物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掩盖着,需要通过抽象的理论思维,透过现象才能把握;另一类经济关系则是在具体组织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在具体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形成的,也就是在经济的具体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例如劳动的专业化和协作,资金的运作,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等等,这是属于现象层次的经济关系,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到的。这类反映具体组织经济活动的经济关系,有人把它称之为“组织经济关系”。这类经济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反映了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一般的关系,因而不同社会制度有共同之处;另一方面,它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同“社会经济关系”密切结合在一起,而且从属于“社会经济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因而必然要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点和要求。在现实生活中,脱离“社会经济关系”而独立存在、孤立运行的“组织经济关系”是不可能有的。我们研究“组织经济关系”,不能停留在简单地描述现象上,而要探讨它同“社会经济关系”的关系,探讨它是如何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点和要求的。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