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道理


道 理

  中国有句老话叫“四十而不惑”,我左思右想,总感觉这句话应该只适用于圣人,平常人是做不到的,不要说四十,就是活到死,多数人恐怕还是个糊涂虫。

  今天的标题是“道理”,实际说的全是没道理的道理。当然,这些“没道理”却又是适应社会必须明白的基本道理。

  既是讲道理,就不妨拿自己先开刀。

  坦白说吧!到了我这个年纪,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能活得衣食无忧,不无耻是不太可能的,无非是习惯于随大流用“理由”来解释无耻,或者说用“比我更无耻的人多着”来做遮羞布。所有不良现象,我都是旁观者,但未必有勇气指出不良。很多错误做法,我很可能就是参与者,一种“工作性参与”。为了衣食无忧,无耻就成了人生一部分。

  不管高尚还是无耻,要活下去,不还得阳光开朗一点。什么是阳光开朗?照我理解,就是不问大小道理,直接把自己扔进时代的大潮便是,顺流而下,有明媚阳光,逆流而上,则会让你活到怀疑人生。

  〓〓穷可以有故事,穷一辈子就不可能有故事。

  人不出名,就没有故事,一出名,“穷过”可能就是最励志的故事。

  有些人,其实并没有穷过,为了让“成功”的内核中包含更多传奇色彩,必须有“穷”的历史,哪怕是相对贫穷,也要浓墨重彩地书写一章。马富豪,任老板,以他们的家庭,对比当时的普通家庭,都不算穷,但“穷”仍是他们的重要故事情节。没有“穷”过的成功,伟业会显得有些暗淡。

  亿万底层群众,咱们就不要模仿名人,你真要是穷一辈子,绝不可能留下故事,如果幸运地被写出故事,那可能是地方政府把你作为贫困典型宣传。

  〓〓礼轻情义重,真轻了,情可能就不重了。

  如果你是真穷,礼轻点,人家会感受到你的情义重。如果你不穷,真送轻了礼,人家就不会认可你的情义重。

  2015年,有位朋友住院,得的也不是什么大病,大家一起去看他,没有打红包,就提了个果篮。事后间接得知,该先生很不高兴,说大家对他不够尊重。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显于声。

  时代的风气变了,送礼,“尽力”比“尽心”更讨人喜欢,情反倒是没有人愿意花很多心思去琢磨了。

  〓〓祸从口出,更是从心出。

  唐朝时候,有个才子叫孟浩然,唐玄宗让他诵诗,他竟吟出“不才明主弃”的句子,这一下子就苦恼了皇帝,愤然赐他归隐。

  后人说是孟浩然出言不慎。其实不然,言为心声,口只是内心想法公开化的一个语言工具,口里的不满早已经在心里打了底稿。

  哑巴为什么痛苦却无忧?痛苦,是因为心里的话无法用口表达出来;无忧,是因为无法直接表达,自然就没有祸从口出的机会。常人从中发现了新的做人道理——装哑巴,遇事不吱声,沉默亦是金。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7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7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