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论两种对立的方法论——《经济学》再批判


  前几天我写了《两种根本对立的经济学》的文章,批判了以《经济学》为代表的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这里接着讲两种对立的方法论,批判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错误,除了由它的资产阶级立场决定外,也是由它的主观主义方法论造成的;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则是实事求是方法论的产物。

  一,两种不同的方法论

  萨谬尔森等著的《经济学》和马克思著的《资本论》,是两种对立方法论的代表作。《经济学》是主观主义的方法论的代表作,《资本论》是实事求是方法论的代表作,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论。

  《经济学》说:“货币是什么?货币是交换的媒介,是支付食品、电影、汽车、学费的手段。”“资本一词通常被用来表示一般的资本品,它是另一种不同的生产要素。资本品和初级生产要素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一种投入,同时又是经济社会的一种产出。注意实物资本(厂房、机器设备和库存)不同于金融资本(货币、股票、债券)。”“我们已经讨论过这一基本经济事实:能够生产各种商品的全部资源的有限性,迫使社会在各种相对稀缺的商品中间进行选择。”“如果我们愿意放弃一些黄油,我们可以有一些大炮:如果我们愿意放弃更多的黄油,我们可以有更多的大炮。”等等。(第12版 第95、88、43、44页)这些观点直观、适合一些人的主观意愿,但这是主观主义的方法论,是一种错误的方法论。

  而《资本论》的方法论是实事求是的方法论,与主观主义的方法论对立。

  马克思对于商品、货币的分析,从商品的现象深入分析它的本质,揭示它不仅是生产物,而且是一种生产关系,揭示了它的活动、发展规律。

  马克思首先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提出异质的使用价值的商品,为什么能够交换的问题,引出了交换价值,进一步揭示了交换价值背后的本质——价值这种生产关系。之后再研究价值形式的发展变化,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得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的科学结论。

  列宁指出:“马克思在四十年代提出这个假设后(指历史唯物主义——引者注),就着手实际地(请注意这点)研究材料。他从各个社会经济形态中取出一个形态(即商品经济体系)加以研究,并根据大量材料(他花了不下二十五年的工夫来研究这些材料)把这个形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做了极详尽的分析。这个分析仅限于社会成员间的生产关系。马克思一次也没有利用这些生产关系以外的什么因素来说明问题,但他使我们有可能看出商品生产的社会经济组织怎样发展,怎样变成资本主义组织而造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个对抗的(这已经是在生产关系范围内)阶级,怎样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并从而带进一个与这一资本主义组织的基础不可调和的矛盾地位的因素。《资本论》的骨骼就是如此。”(《列宁选集》第一卷 第9页)萨谬尔森等永远也不可能懂得货币、资本的生产关系本质,更不可能理解货币、资本必然消亡的历史命运。

查看余下6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