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校尉:中国拒收洋垃圾第4年,西方就已臭气熏天了?
近日,斯里兰卡海关退回了一批来自英国的洋垃圾。理由是进口名录上写的垃圾项目为“废旧床垫和毛毯”,但实际检测为医疗废物。
这不是大英头一次在垃圾里夹带私货了。
2019年,斯里兰卡就向英国退回了111箱“洋垃圾”,因为这些标着“废旧金属”的集装箱内全是各种医疗废物,甚至还有大肠小肠盲肠等人体器官。
斯里兰卡废旧金属进口商打开集装箱后发现自己被骗了,骂了一句mmp,直接把这些集装箱扔在科伦坡港不管了。
这100多个集装箱在夏天的高温里经过长时间发酵,散发出巨大的恶臭。特殊气味引起了港口工作人员的注意,最终在警方的协助下打开了集装箱,制造了国际大新闻。斯里兰卡强烈谴责英国在垃圾里夹带私货的行为,并退还了这100多集装箱毫无回收价值的垃圾。
然而,第二年又出现了退回事件。进口商原计划从英国进口一批废旧床垫和毛毯,从中可以回收弹簧和棉花。但景象让人失望,集装箱一打开,里面根本没有任何可回收资源,又是满满几十箱夹带着大肠小肠盲肠的医疗废物。
算上前几天这次,这是大英第三次被斯里兰卡教做人了。一名绅士屡次三番往人家家里丢大便,这是人性的扭曲也是道德的沦丧,但更直接的原因,是中国“逼”的。
1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兴起“洋垃圾”进口热。当时,中国是“世界工厂”,包括制造业在内的诸多产业对原材料有着巨大的需求。
满载着“中国制造”的巨大集装箱船离开中国港口,行驶至发达国家,返程时载回这些国家的回收物。之后,经过层层分拣加工,作为原材料的回收物进入各地工厂,被生产成新的货物。
这条进口供应链之所以得以运转,源于每个环节各自获利。从大洋彼岸发达国家的垃圾处理商到中国落后小村庄的渔民,貌似每个环节都从垃圾生意中赚到了可观的财富。
对发达国家而言,日益严格的环境标准与较高的劳动力成本意味着废物处理费用高昂,出口至中国无疑是一种更为经济的方式,很多国家白送甚至倒贴钱也要把垃圾运到中国。
对于中国而言,彼时享誉全球的制造业需要更多原材料。从废塑料中回收原料的成本要比从石油提取物中直接合成新塑料便宜得多。
作为报价高、不挑剔的“最优买家”,中国的接收方通过多次挑拣分类,形成了一条条位于全球价值链底端、且自成体系的产业链条。
而企业的利润来源,主要在于回收的低成本以及二手元件的再利用。例如拆解加工电子“洋垃圾”不仅可以获取大量铜、铝、锡及贵金属,还可以获取很多可再使用的二手元器件,这些元器件重新流向市场,因质量上乘而广受欢迎。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