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江湖:中国小县城里的权力角色与利益关系

2022-02-25 5473 1
作者: 欧阳静 来源: 文化纵横

  导 语

  在中国的小县城,领导与普通民众 “遥不可及”,与钉子户“避而不见”,与商人“称兄道弟”,与混混“爱恨交织”……普通干部不愿意得罪人,做“老好人”,只有不怕得罪人的混混出马支持领导的“事业”……

  在作者看来,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基础的基础。影响县域治理的“能动者”不仅有领导干部,还有商人、混混、钉子户和普通民众等。本文通过对县域权力“江湖”中这些能动者们及其相互的权利、利益关系的分析,描绘出中国县域治理的现状:当某些官员与普通民众相脱离,而与商人、混混等强势群体关系较为紧密的时候,会通过利益结盟以谋取公共资源,同时造成能动者之间力量对比的失衡。作为基层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县域治理,在权力碰撞的过程中,会变得更为错综复杂。

  作者|欧阳静(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文化纵横

  责编|侯丹

  后台编辑|逢煊

图片来源:姜文电影《让子弹飞》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这将有利于优化县域治理结构;2018年国家开始实施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则正在重塑基层治理的基本结构。反腐和扫黑的双重举措,其用意在于打破县域治理结构中由强势群体所结成的利益联盟,从而重构县域治理结构关系,建立基于公共规则和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合作机制。本文将从分析县域内的能动者及能动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出发,探讨反腐与扫黑的针对性所在,勾勒基层治理现代化面对的基本问题。

  目前大多数研究将政府治理主体层面的结构视为一个抽象的或是整体主义的党政组织或社会组织,而不是具体的行为人。虽然一些实证研究也关注到了具体行为和角色特征的治理主体,如作为“企业家”或“资源汲取者”角色的政府,或作为“治理者”的新士绅、宗族等。但这些研究着重于单个治理主体的角色和行为而非治理主体间的结构关系。

  

  什么是能动者视角?

  能动者视角是一种不同于整体主义视角的分析路径,近年才引入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能动者视角的优势是将县乡领导干部独立出来,作为一种结构性影响力量,以强调这一群体对县域决策和政策执行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整体性和抽象化的治理主体形象,从而使我们看到了政府内部中具体的、有主体意识的“战略性群体”和“多重形象的”政府官员。

  毫无疑问,县乡领导干部,特别是作为地方政府一把手的县委书记,在县域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但如果我们将影响县域政府治理的其他能动者也纳入到分析视野中,我们会发现,县域治理中的能动者将不仅有县乡领导干部,而且还有商人、混混、钉子户和普通民众等其他能动者。所以,如果我们能关注到县域政府治理中的不同能动者,那么关于县域政府治理主体的结构研究不仅会变得更为全面、客观和丰满,而且也便于透视政府治理能动者之间的结构关系、规则运用和治理能力等政府治理实践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贪们不是人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