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校尉:丛林法则的国际社会,弱国不卖国就是死?
有时候想想美国“灯塔”之称也并非全无道理,美国的动作,确实是它这一个团伙的指向标,像在乌克兰,美国死不出兵,北约中自然也无人轻举妄动。而去年美军仓皇撤离阿富汗,也让不少同伙身上的压力减轻了不少。
这不,2月17日,法国宣布开始从马里撤军。而法国去年正是在拜登4月中旬宣布将从阿富汗撤军短短两个月后,就提出将结束法军在马里的行动。
(2017年5月马克龙首次出访马里时还意气风发)
而且你走人就走人吧,临走还大骂马里过渡政府不负责任、不合法。
马里过渡政府毫不客气回怼,称法国人的行为是“中途放弃”和“缺乏协商精神”;并且在上月底就驱逐法国大使出境,回击法方的言论。
既然相看两厌,法军撤走怎么马里还不高兴呢?因为在马里方面看来,这法军跟驻阿美军一样,管杀不管埋,留下烂摊子自己却拍拍屁股走人。早在去年10月,马里过渡政府总理就曾指控法国军队打着反恐旗号在马里领土上训练激进组织,导致马里三分之二的国土“被恐怖分子占领”。
(马里过渡政府总理接受“今日俄罗斯”采访)
而历史上马里同法国的恩怨情仇,远比这要丰富得多。
1
如今的马里共和国是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家,与阿尔及利亚、尼日尔、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几内亚、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接壤,是西非面积第二大的国家。
这个国家的北部边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国土面积124.1万平方公里。80%的劳动力从事农业工作。薄弱的工业基础使得马里高度依赖进口,基础设施更是极其落后。
马里所在的萨赫勒地带,在历史上是法国的殖民地,该区包括马里在内的多个国家到现在都把法语当作官方语言。
“马里”的祖上也阔过,在萨赫勒地带,曾出现西非最大的国家、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中心——马里帝国。
而现在马里国土,历史上曾是加纳王国、马里帝国、桑海帝国的中心地区。
1852年,西苏丹哈里发哈吉·奥马尔逐步征服了塞内加尔河及尼日尔河上游地区,建立起强大的图库洛尔帝国。
直到1850年代,法国殖民者的到来。
19世纪80年代,哈吉·奥马尔和阿赫马杜·塞古父子领导马里人民进行了抗法战争,阻击沿塞内加尔河向内地侵略的法国殖民军。
1895年,马里正式沦为法属殖民地,称法属苏丹,1904年并入法属西非,但该国北部的抗法斗争一直持续到1916年。
马里这个曾经的西非文明中心后来的衰落,跟法国殖民者不无关系。
在经济上为了使马里成为法国的原料供应地,除了强迫马里种植单一经济作物(棉花和花生)外,法国还对当地原生文化进行清洗和替代,让法国文化在殖民地获得压倒性的统治地位,政府和官僚系统也几乎全部由法国人来组成。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