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进口疫苗”的门打开了?
对于上海“对半封”,每半“封”四天的做法,笔者是存在很大疑惑的。
虽然美国CDC去年12月份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奥密克戎的潜伏期仅约72小时”,也就是说大多数感染者会在三四天左右发病或检测阳性,但也还有一小部分会在五天以后发病或检测阳性,绝大多数都会在14天内发病或检测阳性,超过14天的极少。
当然,这个“少数”也是相对而言,当感染者的基数足够大,“少”的绝对值也将是惊人的,如最近报道的两例病例:
深圳前几天选择“封一周”才勉强社会面清零,就这样还有个别“漏网”的零星冒出来。上海的“对半封”选择了四天,刚好选择了“多数人”的临界值,其结果难道不会造成相当一部分“假阴性”感染者无法被发现吗?
“对半封四天”的结果虽然可能扭转目前感染者数量指数增长的势头,但想要“清零”恐怕是不彻底的。很可能面临的局面是,这一半清零不彻底,另一半继续指数增长;等另一半以更大的代价和更多的医疗资源去进行不彻底清零,这一半又开始死灰复燃。
如此这般,是不是清明之后还打算再来一轮或几轮“对半封四天”呢?
即便此前上海没有选择大规模“封控”,但上海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还是受到了严重影响,医护人员不堪重负;而“不彻底清零”有限加大这个影响,看似“代价最小”,结果也很可能是“收益最小”。“淋漓不尽”的长痛还不如“快刀斩乱麻”的短痛。
此外,笔者还注意到不少迷惑现象:
如这位上海浦东的网友在微博上反映的当地情况:
又如网友都在疑惑的一个问题:上海单日新增感染已经超4000,即便按照上海自己的标准大多数是无症状,浦东、闵行都是现有确诊超过50例的区了(中国通行的标准是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定为“高风险区”),可是截至目前上海一个“高风险地区”都没划出。不过按照上海以前可以把风险区缩小到一家奶茶店的作风,目前的状况倒也不难理解。
医护人员还在辛苦地连轴转,朋友圈里还在疯传超市抢菜的图片……
3月28日凌晨5点之后的上海变了,似乎又没变。
29日上午,上海出台抗疫的若干新措施,其中第21条明确指出,“支持新冠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进口”。
一切难以解释的疑惑,到这一步就更成谜了。
笔者这两天的文章发出后,有个别网友提出了抗议,说“很多事情不是人家一个医生能够决定的”。确实如此!但一种势力、一条路线,总得有个“代言人”吧。
笔者在半个月前的文章《新版诊疗方案发布,中医黑们弹冠相庆》中就指出过这样的现象: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