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舆论吵翻天的上海背后,中医人在默默付出


  3月24日上海新增确诊27例、无症状1582例。

  这个数字背后,一面是周浦医院的护士在诉苦,东方医院的护士突发哮喘被自己工作的医院拒诊后不治身亡,封控小区群众买不到菜,另一面是传播已外溢50多个城市,“无症状”数字连日来上涨。(16日:8+150,17日:57+203,18日:8+366,19日:17+492,20日:24+734,21日:31+865,22日:4+977,23日:4+979)

  这样的局面与主流舆论印象中的“精准防控”形成了巨大反差。要说“现代化管理”吧,西安等地犯过的错似乎一件没落下;要说“有效防控”吧,深圳严控一周都社会面清零了,而这里还没看见尽头。

  客观地讲,我们并不能据此就彻底否定上海之前的防疫工作。毕竟上海承担着全国35%以上入境客流和货物,毕竟中西部省份还很大程度依赖着上海、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的财政转移支付;如果上海、深圳这样的城市也来半个月乃至一个月的“红灯”,社会面传播的确很快就能控制,但后果想过没有?(当然,笔者并不认为这种状况是合理的,这恰恰是资本垄断和集中的结果;这种状况反过来又佐证了毛主席的工业内迁、三线建设、缩小东西差别是多么的富有远见)

  但是,现在的状态也绝非没有问题。参照深圳一周内能“快刀斩乱麻”,上海本来应该做得更好。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精准”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还是“网红”的影响太大,笔者就不得而知了。

  围绕上海现在的状况,舆论场已经吵翻天了:一方是对上海的激烈批评;而另一方则在为上海“叫屈”,认为“清零”连累了上海,连护士都被耽误抢救——“看吧,全是‘无症状’,病毒已无大碍,可以‘共存’了”。

  争吵背后,其实是舆论场围绕两种“抗疫模式”的激烈争论:一种是“中西医结合+群众路线”的自主“清零”模式,一种是“依靠特效药+精英路线”的西方“共存”模式。

  之所以说两种模式的争论存在于“舆论场”,是因为各地现实之中很难看到哪一种模式真正被执行,更多的是一种“混杂”状态,准确地讲“群众路线”其实并不多见。特别是很多群众因为旷日持久的核酸与封控产生了“疲惫”,生存出现了极大的困难之后,主动参与的热情已经没有了;反而是那些继续支持“动态清零”的人,被污名化为所谓的“防疫爱好者”,某些人正在利用群众的疲惫以及对官僚主义一刀切的厌恶情绪,更大规模地鼓噪所谓的“共存”。

  是不是“放开”、“共存”了,人们的生活真的能够回到从前呢?远的看一看欧美,近的看一看最近的香港,情况并非如此。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