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爱玥:“共存”是穷人的恶梦!
一直都有人说“封控”会带来民生问题,这从来没有人否认,“封控区”的人吃吃不好,医医不好,时间长了,精神还会很压抑,网络上求助的帖子比比皆是,读来一个比一个心酸,一个比一个心疼,但如果放弃“动态清零”选择“与病毒共存”呢,是不是就万事大吉,就可以“像从前一样”了?
但凡你比阿Q稍微高明点的话,我相信你不会这么想。
“群体免疫”和“与病毒共存”的概念都不新鲜。早在两年前,就有人将“群体免疫”吹捧为“更高级的人道主义”了,那这个“更高级的人道主义”到底有多“高级”呢?
以G7国家为例,G7都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G7有着巨大的经济优势、科技优势和医疗优势,但除了亚洲的日本(没有“与病毒共存”)以及有着地广人稀优势的加拿大感染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外,其他5个“与病毒共存”的G7国家普遍高感染率、高死亡率。
数字是不会说谎的。从结果来看,这个“更高级的人道主义”无论是感染率还是死亡率都高得离谱。
有着经济、科技等多重优势的G7国家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如果两年前我们听信了“群体免疫”是“更高级的人道主义”的鬼话的话,那后果会有多严重,会有多少人感染和死亡,又会凭空多出来多少“日记”和“小作文”?
两年多时间里,新冠病毒历经数次变异后成了奥密克戎,有人说,我们不能“刻舟求剑”,现实是奥密克戎“更弱了”“与流感没区别了”,到了“与病毒共存”的时候了。
这种说法有很大的欺骗性,但凡事就怕追问,稍微追问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以奥密克戎恐怖的传染力,新冠病毒未来肯定还是要继续变异的吧,至于会变异的更弱还是会变异的更强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如果变弱了还好,但如果变强了还有走回头路的余地吗?那时造成的海量的感染和死亡病例,责任归谁?此刻说“与病毒共存”的人会站出来担责吗?就算把主张“与病毒共存”的人都抓了,逝去的生命又如何回来?
按照中国传统的“叩其两端而竭焉”的思维方式,我们做个让步推理,就算奥密克戎很弱了,未来变异后的新冠病毒还会越来越弱,现在就是“与病毒共存”的好时机了吗?
据说,“主流科学家”现在普遍认为奥密克戎的传播力更强,但致病/致死力更低。这让我想起了丁仲礼院士“科学家有主流吗”的灵魂拷问。当初西方国家制定“群体免疫”的防疫政策的时候,没少拉“科学家”出来站台吧?
再退一步,就算“主流科学家”认定的奥密克戎传播力更强,但致病/致死力更低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以奥密克戎的传染力,“共存”后必然会引发疫情海啸,导致天文数字的感染病例的吧。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