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云:阶级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史学

2022-06-28 1113 6
作者: 赵庆云 来源: 史学理论研究

阶级分析方法与历史研究

  编者按:阶级分析方法是研究阶级社会历史不可或缺的方法,是唯物史观的看家本领之一。但时下阶级分析方法却在历史研究中被淡化或忽视了。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与实践,并不等同于否认历史上的阶级斗争,不等同于否定阶级分析方法。抛弃了阶级分析方法,就无法正确解释历史,尤其是鸦片战争至今中国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首先就是阶级立场,进行阶级分析。”有鉴于此,本刊特邀请五位学者围绕“阶级分析方法与历史研究”这一主题撰文,希望能对相关研究和思考有所推进。

阶级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史学

赵庆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历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

  

  20世纪以来,阶级理论对现实社会政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也在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与解释中居于支配地位,相当程度塑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基本面貌。长期以来在人们心目中,马恩的阶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阶级理论只是唯物史观的“派生物”,“广义唯物史观除居于基础地位的社会结构理论之外,还包括社会发展理论、阶级观点和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就广义唯物史观本身来说,相对于它的基础和核心部分而言,其他部分的内容都处于从属的地位、次要的地位、派生的地位”,因而阶级观点在唯物史观中“处于推论的地位”。还有学者提出:曾占据主导地位的阶级斗争史观“从实质上严格说来并不属于唯物史观,因为唯物史观的实质主要是从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产方式的角度来观察和研究历史”。

  无可否认,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非纯粹的书斋之学,唯物史观的创立即缘于当时革命实践与阶级斗争的形势之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自始即以阶级斗争为基本线索去观察分析历史与社会现实。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到:促使其研究经济问题的最初动因,即为他在编辑《莱茵报》期间所遇到的一系列现实政治斗争问题。《共产党宣言》明确宣称:“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其核心议题无疑是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革命。1879年马、恩在致倍倍尔、李卜克内西等人的信中说:“将近四十年来,我们都非常重视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特别是重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认为它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所以我们决不能和那些想把这个阶级斗争从运动中勾销的人们一道走。”由此可见阶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关键地位。诚如有学者指出:人为将阶级斗争理论“从唯物史观中‘摘’出去,是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在反思此前几十年阶级斗争扩大化时,在理论上的一种权宜之计,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唯物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同义语消灭根本分工的前提私有制-雇佣劳动,消灭异化。这是从劳动创造而来的主义,不是泛滥的实践,以实践为宗旨的主义。
0条回复
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必然发生雇佣劳动,思维与劳动分离,是原始社会崩溃的再现,无中生友的产生了阶级、阶级斗争,人为的撕裂社会,形成两极分化。
0条回复
2500年后,土地再次化为私有租种,则是旧生产方式的恢复,准许私人占有公共的生产资料,则是倒退和反革命。
0条回复
阶级斗争来源于马克思对物质生产之劳动创造研究。劳动创造了人的思维意识,思维意识参与了劳动,创造了生活物质。私有制是原始社会的氏族管理者分离了思维意识和物质劳动,使得物质劳动成为被统治者的专职,由此产生了阶级。生活物质的劳动创造,以社会的少数人私自占有为前提,以这样的伦理成为社会存在的前提。原始社会解体后的文明社会,生产方式不但指人与人的生产交换关系,还包括占有、分配的前提。生产力即表现了一个时代人们对自然认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改造自然物质的能力,也包含生产劳动的组织、分工伦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都包含思维意识形态,绝非单纯的物质运动。
0条回复
“既然青年黑格尔派认为,观念、思想、概念,总之,被他们变为某种独立东西的意识的一切产物,是人们的真正枷锁,就像老年黑格尔派把它们看做是人类社会的真正镣铐一样,那么不言而喻,青年黑格尔派只要同意识的这些幻想进行斗争就行了。···。不过他们忘记了:他们只是用词句来反对这些词句;既然他们仅仅反对这个世界的词句,那么他们就绝对不是反对现实的现存世界。这种哲学批判所能达到的唯一结果,是从宗教史上对基督教作一些说明,而且还是片面的说明。至于他们的全部其他论断,只不过是进一步修饰他们的要求:想用这样一些微不足道的说明作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发现。”(《德意志意识形态》2009版马恩选集第一卷145页)
0条回复
“阶级社会的阶级分化是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用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来观察分析阶级社会的历史、看待历史的运转变迁,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这是科学的认识历史,符合人类进步的实际。“历史研究中阶级理论简单化、公式化、绝对化”这是一些机会主义者为了攫取个人利益玩出的把戏。“时代主题由革命向建设转换,“阶级”话语受到冷落,史学研究者对阶级斗争、阶级分析也往往持回避态度。”这也是一些机会主义者为了攫取个人利益玩出的把戏。机会主义者总是为了个人利益篡改历史。根本不尊重历史的客观存在。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