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虬|商榷: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是联合劳动还是家庭经营

2022-08-25 1402 1
作者: 紫虬 来源: 紫虬视野微信号

  在农村共同富裕实践中,发展方向是自主联合劳动的集体经济,还是家庭经营?

  在浙江省共富最佳实践第一批名单中,其中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先行示范”中,我们看到了合作社加家庭农场二者并举的现状,如示范之一的庆元县“竹口镇共有6家甜桔柚合作社,45家家庭农场,参与甜桔柚种植的住户就有600多户”[1]。这些现状对于各分配类示范介绍不断提到的收入“扩中”、“提低”作用是显著的,浙江省将此归类于共富分配的示范说明,从两极分化到共同富裕的转化方式是不拘一格的,需要充分发挥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各类生产形式的积极因素,实现新时期共享理念,这种先行探索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和期待。

  但是,有一种理论,将家庭经营拔高到社会主义农业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规避欧美家庭农场的两极分化和破产趋势,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合作生产和自主联合劳动理论的指导,照搬西方,实践上误导集体经济,令共富原地踏步,就不能不引起高度警惕。陈文胜教授的《需要从党史的高度看待小岗村的历史地位》(以下简称《历史地位》),载于公众号乡村发现2021.2.20,文章的的核心观点是:

  小岗村改革:中国共产党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小岗村改革:中国共产党遵循农业家庭经营的基本规律

  小岗村改革: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小岗村改革: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时代标本

  文章气势如虹地诠释党的政策,基本观点却建立在虚假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上,反映了当前社会思潮中的一系列不真实和不妥当,有必要做一些理清是非的商榷,以消除误导,走稳当前正途。

  一、《历史地位》的立论

  《历史地位》开篇说,“小岗村率先实行“大包干”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史诗般序幕,成为推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这样人类发展史上最为壮丽实践的开路先锋“。文章默认的逻辑是,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是“大包干”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被雇佣劳动“推动”的。

  把“大包干”和工业化、城镇化联系起来,文章立起了改革发展的两个虚假立论:1,不是弥补不足,而是破除公有制的合作生产、联合劳动;2,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只能是进城被雇佣劳动。

  我们善意的假设,或许文章没有意识到,但有了这两个立论,就可以合乎逻辑的延伸出以下荒谬:

  小岗村改革:中国共产党顺应了剩余劳动力雇佣化即资本主义生产的必然要求小岗村改革:中国共产党遵循了几千年农业家庭私有制的基本规律

  小岗村改革: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拉开了资本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查看余下9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强人喜私有,越私越强悍!弱人望抱团,抱团能解难!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