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经济危机、金融危机、通货膨胀、货币危机、垄断资本、滞涨及其他
资本主义制度下,消费能力永远小于潜在产能,两者之间的缺口,就是利润之中资本家个人消费不了的部分。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表现为周期性的复苏和过热。
所有的企业的资本量都不足以对市场产生影响。
于是,生产循环开始的时候,企业一拥而上。产品都生产出来,工人工资和资本家消费以外的产品没有销路,企业一哄而散。
这是20世纪以前的事情。
到了垄断时代,供给测改变了,几家企业就能垄断某种商品的生产,于是有可能把生产控制在一定的规模。
这种情况下,不会有一拥而上,也不会有一哄而散,生产规模停滞在一个远远低于社会潜在总产能的位置。此时此刻,生产所需的人财物都富裕,大量人口失业,大量资金没有投资方向,大量产能闲置。
这是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事情。
20世纪20-30年代,因为大量使用信贷消费,工人提前透支未来的工资。工人举债为资本家消费不了的利润,提供了支付能力。
于是出现了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客宣传,每家都有一套房,一辆车,晚餐两只鸡。工人未来的工资被提前透支,必然意味着未来有更多的产品滞销,危机爆发只是迟早的问题。目前越繁荣,将来越萧条——眼下透支未来越多,将来缺口越大。
这种寅吃卯粮,吃到1929年吃不下去了。于是,大危机来了,先是大危机,后是大萧条。
既然资本家不愿消费,工人无力消费潜在产能之中资本家个人消费之外的利润部分,那就由政府使用赤字消费吧。
这是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事情。
政府包销多余产品,资本家获得利润,工人获得工资,政府堆积债务。希特勒玩了几年,玩不下去了,发动二战,想靠战争解决问题,搞帝国马克欧洲化,把多余的货币推广到殖民地。
这是1939年出现的事情。
全球一片废墟,只有美国本土没有遭受严重打击。各国都向美国采购。有金银用金银,有外汇用外汇,没有金银和外汇就借债,购买物资,赈济、重建。向美国借债,肯定不能用本币还,美元国际化。
美国战后繁荣,其他国家负债累累。这是1945年出现的事情。
后面还有全球产业链的扩张,滞涨、美元与黄金摘钩和亚洲金融危机。
国际化的部分太复杂,不展开讲了。
讲到赤字财政的部分。
不论什么时代,最根本的问题都是工人的支付能力小于他们生产的产品的价值,而资本家的消费能力有限,不可能消费所有的产品。
要生产规模扩张,就要为资本提供额外的利润。抛开出口不说,内循环的经济体所需的额外利润大致有几种来源:部分资本投资失败,工人消费贷款、政府财政赤字。没有一个来源能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