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全球化时代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及无产阶级的对策选择

2022-08-15 4331 3
作者: 安生 来源: 卢瑟经济学之安生杂谈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先后与美国、苏联、印度交手,炮轰金门,一直恪守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一方面对侵略势力、分裂势力毫不手软,寸土不让,一方面对周边弱小国家没有提出任何领土要求。

  对周边国家弱小没有任何领土要求,是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对侵略势力、分裂势力毫不手软,寸土不让,是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另外:本文之中民族概念是现代的民族概念,是以国度为区分的人群,而不是由种族、血缘、历史渊源、语言、文化自然形成的传统的民族概念。

  **************************************

  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

  但是,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这是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的内容。

  马克思的时代,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迅速扩张,资本主义国家刚刚具备雏形。

  那时全球的经济重心在欧洲,欧洲即将爆发1848资本主义革命,封建残余不断解体,解体以后的部分,建立起了资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所到之处,原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迅速土崩瓦解,被重新整合建立起新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于是,资本所到之处,分为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19世纪中叶,基于资本扩张的逻辑,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做出这样的判断: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成为世界性的。从市场和需求两个方面,揭示全球化的必然性。市场、需求的全球扩张,必然推动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那时资本四处寻找新的市场:先是向对方输出商品,从对方输入货币(金银)。对方大量输出金银,经济破产以后,就大规模输出资本,在对方的领土上修铁路、采矿、建厂、开银行,建立殖民地。

  与今天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劳动者进入发达国家不同,当时的发达国家强烈要求落后国家打开国门,允许其人员、资金和商品涌入,取消一切阻碍人财物流通的政策。

  照这种趋势,最终全球必然形成统一的大市场。最终,全球只会剩下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最终的矛盾,必然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爆发,并以无产阶级的全面胜利告终。

  在20世纪以前,马克思的判断是没错的。

  中国人下南洋,去美国买猪仔,欧洲劳动力不堪忍受战乱向美洲、澳洲移民,日本女孩去南洋卖身,日本劳动力去太平洋岛国和南美开荒……这种例子很多,数不胜数。

查看余下9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