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必须全面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 | 记「党政分开」被提出三十六周年
三十六年前的今天,1986年9月6日,「党政分开」被正式提出。
至当年11月,最高层面已数次提出以「党政分开」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到了一定时候,就必须要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党政分开要放在第一位。
一年后的1987年10月14日,在十二届七中全会预备会上,领导人继续深入阐述了「党政分开」的内涵:
这次全会审议的文件中,《十三大报告》有这个内容,《政治体制改革总体设想》也有这个内容。
政治体制改革,首先是领导体制改革。党政不分、以党代政这个问题不解决,整个政治体制改革都无从展开。
现在许多社会主义国家都在讲政治体制改革,所有搞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又无例外地都提出要克服党政不分的弊端,要充分发挥政权机关的作用。
看来,在社会主义各国,党政分开是个大的潮流。这项改革,非搞不可,或迟或早,总得进行。
1
在当时,这个所谓“潮流”的引领者就是苏联的新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特别是其在遭受经济体制改革失败之后而转头进行的苏共政治体制改革。
将「党政分开」写入报告的我国十三大召开一年后,1988年6月28日,苏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会议在莫斯科揭幕,把“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确立为政治改革的最终目标和理想。
第二年春天,全苏人民代表选举在万众瞩目、尤其在西方等国的注视下开始。
这是戈尔巴乔夫效仿资本主义议会制在苏联国内举行的第一次所谓“全民选举”。
恩格斯曾经说过:
我们党内可以有来自任何阶级的个别人物,但是我们绝不需要任何代表资本家,中等资产阶级或中等农民的利益集团。
然而,1989年苏联的选举过程却是一片混乱,许多不称职甚至连杀人坐牢、投机倒把的恶性罪犯也油头粉面地出现在人民代表的候选人中。
至于那些反苏反共的蛊惑人心者,包括大批资本家寡头更是数不胜数。
此前,由于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推广,雅科夫列夫在舆论领域已经为政治层面戈氏的“逆反”铺平了社会基础。
推荐阅读:苏共意识形态领域的全面失控
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势力在当时纷纷组织起来,于街头、校园、工厂频频发表竞选演说,带领各种群众集会声援代表自己利益的候选人。
从1986年开始,苏联国内就出现了各种“非正式组织”,以辩论会、俱乐部、知识分子小组和青年小组等面目出,1987年蔓延到全苏很多大中城市,当年底就发展到三万余个,1989年增至九万多个。
这些“非正式组织”中有的打着维护所谓本民族利益旗号谋求脱离苏联,有的崇拜西方民主主张全盘西化,有的甚至还要求复辟沙皇专制统治等等…而打着资产阶级“民主”和“人道主义”旗号的组织尤为活跃。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