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阶级斗争」可以偃旗息鼓了吗?
六十六年前的今天,1956年9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代表党员1073万人。
会上,毛主席致《开幕词》,少奇同志作《政治报告》,恩来同志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的报告》,而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小平同志则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自1953年斯大林同志后、苏联国内国外出现了一丝混乱开始,毛主席就有了“退居二线”的想法,中央一线工作也逐步依靠他想培养的两位接班人主持,国务院工作则由总理负责。
八大期间,主席在接见外国友人时还说:
这次开会我是跑龙套,唱戏的是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
在大会上,时年53岁、正值政治生命壮年的总书记小平同志严正指出: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满足经济”、“发展生产力”,这样的话术放到今天都是听起来极度合理的,也是经年累月来广为传播的。
不过,我倒想提一个早已尘封在史海中的旧迹:七二一指示。
八大召开一个轮回之后,196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是由新华社、文汇报记者所写,于7月20日经文元同志给毛主席审阅并修改,后在调查报告的编者按语中引用了毛主席的一段谈话,在7月21日晚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并在次日于22日见报《人民日报》。
随后,人们把毛主席在编者按中的关于“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的批示,称为“七二一指示”。
毛主席的这份“七二一指示”之所以影响巨大,见内容即可领略一番:
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
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这短短的几句批示,深刻地跃现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精髓:
一切为了实际,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无产阶级专政。
1968年7月23日,毛主席做出“七二一指示”的第三天,为纪念“指示”的发表,上海市在上海机床厂召开了两千多人参加的扩大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