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思义:银行倒闭戳破了“美国经济一片大好”,中国应该警惕什么?
【硅谷银行倒闭后,民众排起长队取款(图源:ICphoto)】
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迅速相继倒闭,上演美国历史上第二大与第三大银行倒闭案,充分印证了美国为应对新冠疫情效应而推出的刺激计划的极端破坏性。事实上,是这些错误的刺激计划引发破坏性后果直接导致了美国两家银行的倒闭。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强化各界对这些错误政策的认知就至关重要——因为部分中国媒体一直在努力鼓吹美国推出的错误经济刺激计划,并建议中国进行效仿。
笔者在观察者网上发表的文章《 怎样“花钱”才能振兴经济?美国的失败给出了答案》,已对美国这些刺激计划的错误之处进行了详细分析,因此这里不再赘述,本文将仅讨论美国银行崩溃与美国错误的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这两家银行投资了素来有着"全球最安全资产"美誉的美国国债,以及风险最大的金融工具之一的加密货币,他们为什么会倒闭呢?
美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一个指标戳穿了谎言
在最近的政治宣传中,美国一直声称其经济运行良好,新冠疫情期间推出的刺激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国总统拜登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也如是说。但任何追随真金白银而非华丽辞藻的人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除了美国经济潜在的负面结构性趋势之外,金融市场也发出了极其明确的经济出问题的信号。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信号,虽然非常技术性但实际上也很容易察觉——因此很值得非经济专业的人了解,因为它简单明了地解释了问题所在。这个信号就是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反转——长期国债收益率低于短期国债收益率。正如图1所示,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反转是一个极其罕见的事件,在过去40年中只发生了四次,被认为是美国经济出现严重问题的最可靠预测指标之一。
【图1】
图1呈现的是美国长期(10年期)国债和短期(2年期)国债之间的关系——这两种利率相差多少。可以看出,美国国债长期利率几乎总是高于短期利率。这是合乎逻辑的,因为长期贷款的风险比短期贷款的风险更大——因此,必须支付更高的报酬和更高的利率,才能让有此需要的人长期贷款。但是,正如图表所示,这种正常关系有四次发生了变化,出现短期利率高于长期利率的情况。在之前的三次事件中,每一次收益率曲线都出现反转,随后美国经济就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1989年收益率曲线出现反转,随后发生1990年的衰退。
·当2000年收益率曲线出现反转时,伴随的是互联网公司股价暴跌和美国经济急剧放缓。
·2006年收益率曲线出现反转之后,随后发生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经济严重衰退。
因此,值得注意的不仅在于这一收益率曲线反转指标的罕见性,而且在于它的可靠性——收益率曲线没有发出反转情况下,这之后没有发生重大危机。正是因为它是一个如此可靠的指标,而且它总是伴随着如此严重的经济后果,所以即使是非经济专业人士也值得高度关注这个问题。
因此,当2022年7月美国收益率曲线出现反转时,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表明美国经济正在出现严重问题。此外,这种反转继续恶化,到2023年3月8日达到-1.09%的峰值。这显然表明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宣称美国经济状况良好显然是错误的。
当错误的经济刺激政策启动,银行走上了“倒闭之路”
正如拙文《怎样“花钱”才能振兴经济?美国的失败给出了答案》所详细分析的那样,为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美国推出了单纯着眼于刺激消费的措施。根据定义,消费不是生产投入,这意味着美国经济的需求侧得到了显著提振,但经济的供给侧却并未直接增长。需求显著增长而供给没有增长的结果不可避免——通胀飙升。
对此,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详细分析,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
·为刺激消费,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升至26%。几乎所有这些钱都用于刺激消费——需求,而很少用于增加投资——既是供给也是需求。
·与此同时,美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6%。
·结果是,从疫情前的2019年第四季度到2022年第四季度,美国消费增长37690亿美元,但美国净投资则下降930亿美元。这导致需求(消费)急剧增长,而供给(投资)却并未增长。
因此,美国通胀率开始飙升——从2020年5月的0.1%升至2022年1月的7.5%。这一时间线清楚地表明,导致这轮通胀潮出现的罪魁祸首是美国,而非乌克兰战争,因为乌克兰战争始于2022年2月。随后,美国通胀率在2022年6月达到9.1%的峰值。
为抑制这轮通胀浪潮,美联储随后开始迅速提高利率。利率上升导致美国国债市场和加密货币市场同时发生危机,而这反过来又导致银行崩溃。
如图2所示,为抑制美国经济政策引发的通胀浪潮,美联储开始迅速提高利率。美国利率从2022年2月的0.25%升至2023年2月4.75%,仅一年就增长了4.5%。
【图2】
美国国债大量发行,为美国政府巨额债务提供了融资,随之而来的是美国国债价格开始下跌,原因是其供应量大幅增长。但债券利率与价格反向而行,即随着美国国债价格下跌,支付的利率也随之上升。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利率开始上升——2020年3月达到最近的最低点,为0.5%。然后,两年期国债利率开始迅速上升,而这又受到了美联储加息的有力推动——两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021年2月达到了最近的最低点,为0.11%。如上文所述,2022年7月,两年期利率升至10年期利率之上,使收益率曲线出现反转。到2023年3月8日,10年期美国国债利率从0.5%升至3.98%,两年期国债利率从0.11%升至5.09%,导致收益率曲线反转1.09%。
【图3】
利率上升通过两种途径直接导致了银行的倒闭:
首先,美国国债和市政债券等相关金融工具的利率大幅上升,是由其价格下跌造成的。这些债券被银行作为“最安全”的资产持有。但这意味着这些银行最安全的资产价值正在急剧下降。因此,如果一家银行持有大量此类“安全”债券,其资产价值可能会低于负债,从而导致银行倒闭。这是硅谷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硅谷银行市值在一周内从60亿美元跌至零。
签名银行则是受到另一种途径的打击——不是受到“安全”资产,而是风险最大的资产之一——加密货币的拖累。自2018年以来,签名银行是少数接受加密货币相关存款的银行之一。但加密货币受到巨大价格波动的影响,因为它们没有实物资产的支持,比如黄金。不断上升的利率已经使加密货币的价格处于下行压力之下,然后随着加密货币交易所FTX的崩溃,他们遭受了进一步的严重危机,目前警方正在对该交易所进行调查。
由美国的刺激政策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得加息成为了必然,而加息又同时让“安全”资产和“风险”资产都陷入了危机——于是银行倒闭了。
那么,美国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后果和教训是什么?
当然,首先,它戳破了拜登和其他人所宣称的“美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状况良好”的宣传谎言,那些指出美国经济刺激计划摇摇欲坠的人则被证明是正确的。
其次,“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已经建立”的说法被证明是错误的。一场金融危机再次从美国金融体系的核心被引燃。
第三,虽然一个经济体在没有国债的情况下无法运转,但没有不稳定的加密货币,经济完全可以正常运转,加密货币理应被取缔。
第四,现在谈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对对美国金融体系的损害有多严重尚为时过早。但是,拥有超过2000亿美元资产的硅谷银行,是美国历史上继拥有3070亿美元资产的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后的第二大倒闭银行,显然是一起重大金融事件。一些直接影响——银行存款将得到保障可以通过美国联邦政府的干预来控制,但这要付出不菲的代价。直接的连锁影响仍不清楚——截至笔者撰写本文时,美国其他一些银行的股价正在大幅下跌。
但即便处理了直接影响,也会产生难以控制的间接影响。特别是,美联储需要考虑其货币紧缩政策是否会造成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正因如此,高盛预测美联储不会在下次会议上按预期加息。尽管高盛的预测可能有误,但毫无疑问,美联储将不得不更谨慎地采取行动——这意味着加息和其他抑制通胀的措施,将被放在一个较低的优先级。当然,通胀始终仍是所有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最后,这对中国有着明确的启示作用。笔者和其他人对美国刺激政策的警告已经被事件完全证实。但美国的这些破坏性政策被一些错误的经济学理论披上了合理的外衣——遗憾的是,这些错误的经济学理论被部分中国媒体奉为真理,且经由他们在中国媒体上反复出现。
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误读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误认为消费是生产投入,可以对GDP增长作出贡献。根据定义,消费不是生产投入。因此,消费只是经济需求侧的一部分,而不是经济供给侧的一部分。相比之下,投资不仅是经济需求侧的一部分,而且也是经济供给侧的一部分。
诸如“消费贡献了GDP增长的75%”或“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为75%,投资则为25%”之类引起混淆的说法,并不正确。由于消费并非供给投入,消费对生产增长的贡献为零。因此,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始终为零。“75%的GDP增长用于消费,25%用于投资”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为75%,投资则为25%”的说法则是错误的——没有任何生产是由消费创造的。为理清思路,诸如“消费贡献了GDP增长的75%”之类的说法应叫停,因为它们会混淆视听。拙文《怎样“花钱”才能振兴经济?美国的失败给出了答案》对此有更详细的解读。
在美国,这种认为消费对GDP增长有贡献的错误观念,为美国着眼于消费而不增加投资的刺激计划披上了合理的外衣。也即是说,美国完全混淆了经济的需求侧和经济的供给侧之间的区别。这种混乱思维下推出的政策,反过来引发了破坏经济稳定的通胀浪潮,导致银行倒闭。
我知道,有些读者可能会认为,笔者近来花费了太多笔墨来论述这一看似抽象的经济理论问题。但正如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相继倒闭所表明的,这些理论问题具有极其强大的现实影响。马克思主义对经济的这种真实状况进行了非常清晰的阐释。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占主导地位的是生产,而不是消费或交换:“我们得到的结论并不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同一个的东西,而是说,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在总体内部具有差别。其中生产起决定性作用,它既支配着生产本身,也支配着其它要素。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开始……交换和消费是不能支配作用的东西……生产(模式)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模式)。”(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第28卷,第36页)
相反,“西方”(事实上是边缘主义)经济学混淆理论使真实情况变得模糊,从而催生带来破坏性结果的美国经济刺激计划。因此,为避免这种破坏性后果,避免此类错误的理论在中国传播至关重要。澄清错误的理论,并非一个抽象的问题,而是一个极其关键的现实问题,正如美国银行倒闭所造成的损害所表明的那样。
(作者系前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授权】,转编自“观察者网-底线思维”,修订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