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文林:美国为何热衷策动“颜色革命”?

2023-06-06 1873 1
作者: 田文林 来源: 红色文化网

  摘要:近年来,美国越来越热衷于制造“颜色革命”,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大搞政权颠覆。“颜色革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激进的社会革命首先需要宣扬激进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实现社会秩序彻底变革(尤其是生产关系改造),革命的最终受益者是多数劳动群众。但“颜色革命”并没有明确的主流意识形态诉求,也不会彻底实现社会生产关系重组,而仅仅是推翻现行政权。就此而言,“颜色革命”只是一场“水过地皮湿”的“假革命”。

  近年来,“颜色革命”日渐成为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操控世界的主要举措,并由此导致世界上一些国家不断上演政权颠覆的悲剧性场面。美国作为“颜色革命”的主要幕后推动者,在世界各地大量制造“颜色革命”,其进行政权更替的手段也层出不穷,并且越来越“娴熟”。总体来看,美国热衷于策动“颜色革命”,主要是为了实现自身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目标,但这种做法导致相关国家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和灾难。

  美国日趋热衷策动“颜色革命”

  近年来,以“非暴力方式”实现政权更替的“颜色革命”越来越多。据统计,近三十年来,以所谓“非暴力革命”推翻的政权占政权垮台总数的90%以上。美国则是策动“颜色革命”的最大幕后黑手。据统计,数十年来,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至少推翻或试图推翻超过50个他国合法政府(而中央情报局只承认其中的7起)。有人详细列举了二战结束后美国谋求推翻的50多个外国政府名单,其中被美国推翻过的政府就有32个。还有统计表明,1946年—2000年期间,美国曾81次试图对45个国家的选举施加影响,借以实现政权更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更加热衷于策动“颜色革命”。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发生在中亚和拉美的数场“颜色革命”。

  格鲁吉亚“玫瑰革命”(“玫瑰色革命”)。2003年11月2日,格鲁吉亚议会大选结束后,以萨卡什维利为首的反对派指责谢瓦尔德纳泽政府在选举中“舞弊”,不承认大选结果,并发动民众上街游行。萨卡什维利高举象征“和平”的红玫瑰,带领支持者冲入议会大厅,要求时任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下台。2003年11月23日,时任总统谢瓦尔德纳泽正式宣布辞职,事后人们称萨卡什维利为“玫瑰英雄”,该事件又被称为“玫瑰革命”。在此期间,美国驻格鲁吉亚使馆专门设立“促进格鲁吉亚民主办公室”,用于指导这场“玫瑰革命”。

  乌克兰“栗子花革命”(“橙色革命”)。2004年10月31日,乌克兰举行总统选举。持亲西方立场的尤先科和时任总理亚努科维奇在首轮胜出。2004年11月21日,在第二轮总统选举中,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亚努科维奇胜出,但反对派不认可选举结果,并组织大规模抗议。西方国家也指责乌克兰选举不公。在巨大压力下,乌克兰被迫于2004年12月26日重新举行总统选举投票,尤先科获胜并当选乌克兰新总统。这就是乌克兰的“栗子花革命”。资料表明,在乌克兰选举前两个月,西方社会组织在当地举行座谈会,对学生领袖们进行教育培训,并为其出谋划策。这些年轻人后来成为“栗子花革命”的中坚力量。

查看余下8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美国佬别高兴早了,俺们已经派了不少人过去了,迟早会搞赤色革命的……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