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直升机父母”
《中国青年报》6月16日的《青春热线》栏目里有一篇文章,专门讲述父母对子女的过分关爱与干预的问题。文章中提到一个概念,谓之“直升机父母”。
这个概念是国外的一个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在他写的一本书《父母与青少年》中提出来的。这是指有的父母对孩子无所不管,像直升机一样在孩子上空盘旋,随时准备介入孩子的一切:日常生活、考试升学、求职恋爱……,这样的家长就被称为“直升机父母”。
中青报的这篇文章举出不少这类父母干预自己孩子生活各个方面的例子。其中包括:对孩子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几乎很多孩子都必须接受父母提出的专业和院校的要求。父母说,他们是对孩子负责。孩子小,他们什么都不懂,所以必须得由父母替他们把关。实际上,孩子不懂的东西,父母也未必都懂。父母给孩子选择的专业和院校,很多东西也都是从网络上的,或者其他熟人朋友那里道听途说而来的。真正能了解的情况,或者真正能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在这类道听途说中并不能得到了解。用文章中的话来说,家长和孩子都在盲人摸象。
孩子被迫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其后果有时是非常可怕的。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孩子接受了父母的要求,选择了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专业。但在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相关的课程,发现感觉还不错,还愿意让自己继续学下去。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最好的了。但更多的情况则是,孩子在接触到相关专业的课程后,发现自己完全提不起兴趣来学习。一开始就感觉到了厌烦、厌恶和抵触。越不愿意学,就越不可能认真地好好学,那么成绩肯定会大幅度下滑,最后考试无法通过。多门课程如果总不及格,甚至补考也无法挽回,那么这个孩子就只能等着退学回家了。这对孩子、对父母的打击都是非常大的。
如果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专业,不排除孩子本身并不真正地了解这个专业,然而在他进入大学学习之后,他就有可能会一点一点地开始对这个专业产生兴趣。即使他一开始没有足够的兴趣,但他会想到,这是他自己选择的专业,怪不得别人。如果没有学好,父母可能会指责他为什么当初不接受父母为他做出的选择。所以他必须努力把这个专业学好。当然,也有可能虽然是他自己选择的专业,但由于事先对专业以及相关的课程并不了解,他也仍然不会产生兴趣,最后导致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这种情况是不能完全被排除的。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不具有普遍性。
有的父母,用这样的方式来管孩子,从孩子很小的时候,一直管到孩子上大学。甚至在大学毕业后,孩子准备求职就业了,父母还要为孩子决定到底要从事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说实话,如果一个孩子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在父母的干预下,完全听从父母的决定,那真的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这样的孩子有可能出现心理上或者精神上的问题,也有可能在人生道路上一事无成。这当然不是父母所希望看到的,也不是孩子自己所希望得到的,但这就的可就是非常可能发生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