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0年雄安新区涝灾年表重建及特征分析
摘要 通过对历史文献、县志和相关期刊中雄县、安新、容城(合称“雄安新区”)洪涝灾害记录的摘录整理, 并 与降水观测数据比对, 确定了反映雄安新区1715~2016年洪涝灾害程度的年表, 分析了过去300年洪涝灾害时空分 布特征. 主要结果为: 1715~2016年间雄安新区发生洪涝灾害共计139次, 平均2~3a发生1次; 其中灾情最为严重的特大洪涝灾害(文中定义为4级)发生在1738,1801,1892和1954年, 3级大涝、2级偏涝、1级轻涝发生的年份数分别为14, 35和86. 1796~1827,1886~1898和1948~1965年3个时期, 雄安地区洪涝灾害发生频繁且灾情严重;空间上,偏涝年份,区域内滨临河湖、地势低洼地段容易被淹没, 占全区面积的20%~30%, 而特大洪涝年份, 除了容城地势较高之处, 雄安新区约80%面积被淹没. 鉴于历史时期本区水患频发, 未来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水灾频率及空间发生特征.
关键词 洪涝灾害年表, 历史文献, 雄安新区,过去 300年
洪涝是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具有发生频率高、破坏性大、经济损失严重且社会影响广泛等特点. 全球每年平均洪涝所致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死亡人达数千人[1]. 2005年Katrina飓风袭击了美国路易斯安娜州, 洪水造成1570人死亡和50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2]; 2010年巴基斯坦大洪灾, 造成近2000人死亡, 2000万人受灾, 经济损失高达400亿美元[3].中国东部位于东亚季风区, 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洪涝灾害频发,1990~2005年洪灾造成的损失约占中国同期GDP的2%, 年均1100多亿元人民币[4],如1991年洪涝灾害造成近800亿元损失,占中国当年所有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50%以上[5];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致3000余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666亿元人民币[6,7].
历史上, 洪涝灾害也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1787年多瑙河中游的大洪水冲毁了布拉迪斯拉发(Bratislava)的人工防洪堤坝以及交通设施, 一度切断该城通过多瑙河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首都维也纳的交通联系[8]; 20世纪30年代, 长江流域、密西西比河流域皆发生特大洪灾, 武汉、路易斯维尔(Louisville)、辛辛那提(Cincinnati)等工业城市被洪水淹浸, 市内航运设施、工厂企业、陆路交通皆受重创[9,10].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