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文:浪费可耻,节俭办事反形式主义!

2023-08-20 1250 3
作者: 吕德文 来源: 新乡土公众号

  一

  曾几何时,反对铺张浪费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强大共识。“浪费可耻”,不仅是社会共识,也是官场共识。

  在过去,反对形式主义,主要反的是讲排场、讲面子。比如,在八项规定出台之前,上级领导到基层视察,警车开道,地方领导在辖区交界处迎来送往,山珍海味换着来,都是通常操作。

  这种做法,不仅浪费大,且给群众的观感着实不好。尤其是在生活条件好了以后,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基层领导,大多觉得这实在是劳心劳神,是个极大负担。但谁都不敢张口说不要陪餐,不要迎来送往,上级怕这样说了基层有心理负担,下级怕上级真有意见。

  也因此,在八项规定出台后,“大吃大喝”是执行地最好的一项制度。基层干部非常欢迎,真是解脱了不少。

  就好比现在农村的整酒风,几乎所有人都陷入其中不可自拔,却有没办法,都巴不得地方政府出台措施,禁止铺张浪费,并且是越严厉越好。

  党员干部要带头不整酒,很多基层党员干部都发自内心拥护,觉得是党委政府做了好事,自己不整酒,也不允许走不必要的人情,终于有了一个说法,趁机减少了家庭负担。

  其实,搞形式主义这件事,基层的确没有多大的动力。毕竟,搞形式就意味着浪费,就意味着增加负担。

  从调查情况看,形式主义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有本质差别。

  二

  在发达地区,以及资源和利益都比较密集的地区,形式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基层领导自发的,是一种邀功的表现。比如,上级任何一件事,基层领导都想方设法投入精力把事情做得最好。有条件要做,没条件创造条件做,总归是有财政支持。

  不少地方还有深深的历史包袱。比如,已经评上了文明城市,已经是连续多年的百强县,已经是全国某项工作的先进典型,在任领导就得保持这些荣誉,否则就是历史罪人。而为了保持并发扬这些荣誉,就得想法设法搞创新,最好是提出一个2.0或3.0版,让先进经验永远先进,其它地方在学习其老经验时,新经验已经在创造了。

  因为地方的财政资源比较充沛,各部门都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工作一竿子插到底,都希望在基层有“腿”。于是乎,乡村两级充满了各类“专职”人员。在很多地方,上级机关的借调和抽调人员多于编制内人员,基层的市场招聘人员远多远编制内人员,都是普遍现象。

  现如今,每个部门都喜欢就某项政策搞创建,有资源条件的地方就想尽办法参加各种示范创建。地方上花了钱搞创建,部门又没时间精力去评估创建成果,于是就依赖于各类“第三方”。

  高校里有一批专门承接“第三方”评估的专家,能够承接项目的专家未必是学术人才,却是高校了实实在在的“老板”,其它老师和学生成了员工。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