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文:调查研究得“说人话”
一、用心
无论是研究者,还是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要的就是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具体问题。那怎么样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具体问题呢?就是用心。所谓用心,就是跟基层干部、群众打交道,跟他们交朋友。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就不用担心得不到这种真实的信息。
我们团队做调研,基本上都处于“风尘仆仆、马不停蹄”的状态,不是在调研,就是在调研的路上。但是,我们很多学界同仁、领导干部,甚至包括记者,都觉得调查越来越难。因为,基层不欢迎,干部群众不说真话。但我们几乎没有遇到过这种下不去、不受欢迎的困扰。
经常有人问我,你怎么每一次下去都这么容易呀?我想了一下,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甘当小学生。学者下去调查,没有多大的资源,也没什么权力,不可能给别人带去什么好处,也没有权利让人配合。但我们是一个学习者的心态,基层恰恰欢迎这些“学习者”。
基层是希望学者、记者和领导去了解真实情况的,这是一个真实呼声。但是,基层害怕反映了真实情况后,被当成一个负面靶子,被问责。所以,基层不敢说。如果我们以学习的心态,以平等之心下去调查,只是客观呈现实际情况,并谦虚地分析问题,把调查研究当做一个科学活动,对事不对人,就不存在不愿意讲的问题。
我做了这么多年的田野调查,最大的成就感并不来自于产生了多少理论成果,产生了多少社会影响,而是获得了许多基层干部群众的信任。每到一个地方调研都会结交不少基层各行各业的朋友,经常有从事一线工作的朋友和我交流情况。所以,我自己的日常也成了田野,习惯了在日常中观察、讨论、思考和写作。
只要我们身体力行,持之以恒,就必然会获得基层的信任。一次调查有困难,就开展第二次、第三次,只要成功了一次,示范了一次,大家的信任感就会增加一次。最后,大家发现这人还是很务实的,也是靠谱的。由此,大家就可以说真话,我们获得的信息就会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有层次,调查研究工作也会比较踏实。
但凡是用了心的调查研究,大家都不想玩虚的,否则,我们自己都于心不忍,群众更是反感。调查研究其实是有口碑的,只要我们真的是在做调查研究,长期不断积累,就会形成非常好的声誉。这个声誉,对学者来讲,就是学术声誉;对官员来讲,就是官声;对记者来说,就是公信力。
所以,用心调查,秉持平等之心去调查,珍惜自己的声誉,就会形成正向循环,做到这点并不是特别难。
二、亲自
怎么样解决这个调查研究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我觉得关键就是“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