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征路:重访革命史,勇做追风者!
导 语
近日,一部谍战剧《追风者》带火了江西这个革命圣地,也让年轻一代对红军的那段历史产生了兴趣,有网友表示“这一刻,历史课本上的知识被具象化了”。
今年恰逢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食物君再次推送曹征路老师撰写的《重访革命史,解读现代性》系列文章,带大家回顾长征前后的那段可能被歪曲、被遮蔽的历史。
曹征路(1949年9月30日-2021年12月28日),一级作家。在新世纪的文坛上,曹征路老师是一个异类,当大多数作家还沉湎于关注自我的时候,他在关注时代碾压下的“底层“;当”底层文学“终于唤起社会的悲悯,他却已在思考工人阶级的抗争;《那儿》《霓虹》《问苍茫》组成了当代工人的三部曲,《问苍茫》更被誉为用文学的方式阐述《资本论》。
这一脚高一脚低的裤脚日后就成为红头军的特有军容,而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合众国”的口号也正式成为他们的行动纲领。
武昌起义后,不仅很多一般的革命党人,以为只要清帝退位,共和政府成立,汉人做了大总统,就算是革命成功了,就连孙中山、黄兴这样的革命领袖也是这样认为的。
正是在陈独秀及《新青年》的影响下,一代无产阶级知识分子迅速成长,为中共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
1927年恰恰是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转折点,无论是国民党内部还是共产党内部的争论,都和今日的左右之争颇为相似。
革命向哪里去?革命依靠谁?革命为了谁?现代性追问再次突显。
毛主席改变中国军队的现代性方案:三湾改编——重访革命史(五)
在宁冈砻市,毛泽东召开大会,公开了陈浩等人的叛变投敌罪行,部队群情激愤,当即就把这三个人枪决了。这也反过来证明,起义部队的绝大多数战士是拥护这次改编的。他们对国民革命的理解是从切身体会开始的,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人民的一员。任何权威都来自对人民的忠诚,没有人民的支持,共产党也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自辛亥革命以来,革命依靠的力量究竟是谁,这始终是个问题。孙中山依靠军阀依靠会党失败了,提出联俄联共辅助工农,有点目光向下的意思。共产党建军初期遇到的也同样是这个问题,把工农当成被辅助者被启蒙者被解放者?还是把工农当做革命的主体?换句话说,是走精英路线?还是走群众路线?毛泽东显然选择了后者。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