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云辉:中国要勇于诉说是美国主导全球经济体系的受害者

2024-05-09 1570 2
作者: 余云辉 来源: 蓝田书院经典传颂

  搞清楚在全球经济体中,中国是受益者还是受害者?这是关乎中国能否在国际话语权上发出自己声音的重要问题,甚至是最重要的前提。

  我们可以先看看美国的话语设计。近几届美国政府设计的话语都是:因为美国是当前全球经济体的受害者,所以,美国可以向那些受益者索赔、征税、甚至发动制裁。美国人的思维是围绕自身自私的目的,设计一个假设的前提,然后展开逻辑推演,最终得到一个利己的行动依据。比如,为了消灭伊拉克,先假设伊拉克拥有核武器,然后发动侵略战争。又比如,为了全面围剿中国,美国先假设自己是全球经济体的受害者,再假设中国是一个受益者,然后让受益者补偿受害者的各种巨额损失。这就是美国设计的话语陷阱。这种话语表面上符合形式逻辑,实际上,其逻辑前提与事实不符,十分荒唐。事实上,美国才是全球经济体系的受益者和主导者。

  二战之后,美国始终是全球化运动的主导者和全球化规则的制定者。在全球化过程中,美国的地位并没有被削弱,依然是黑老大,否则,如果美国已经被削弱了,它怎么有实力对其它国家敲诈勒索呢?这也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其实,美国才是全球经济体的真正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但是,为了敲诈勒索,近几届美国政府采取了美国式的“韬光养晦策略”,把自己包装成为一个受害者,把中国包装成为一个受益者,然后敲诈中国。这就是美国无中生有的软实力。

  中国的做法恰恰与美国相反:在参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只看到对外开放的成绩和收益,而忽视了成本代价与潜在问题。在主流话语中,中国把参与全球化的成绩和收益归之于对外开放的伟大成就,而把全球化的代价与问题归之于市场化改革不够,而不是归之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体系和游戏规则不合理。这为美国制裁中国提供了把柄和口实。比如,《厉害了!我的国》就成了美国议员攻击中国的证据资料。中国有太多的“市场经济成就展”,但从来没有搞过一个“问题展”和“代价展”。这种做法一方面麻醉了自己,另一方面给对手提供了炮弹。

  在贸易战的战场上,中国的科技幻象被近几届美国政府粉碎了。潮水退去之后人们发现:中国还不行,但美国是真行,却装不行,然后到处敲诈。这里不得不佩服老牌帝国主义的成熟与老道,也不得不反思中国那些不通古文但精通洋文的留洋精英们的浮躁与幼稚。

  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经济体系里,中国并非受益者,美国才是受益者。这是由现行全球化商业模式所决定的。目前,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格局可以概括为:美国出钱(即印美元)、中国出力(即生产商品)、其它国家出资源。美国印纸币买中国的商品并形成贸易逆差,中国生产的商品支撑着美元的购买力;中国用商品换来美元,形成贸易顺差,再用美元购买石油、矿产等资源,把美元流向世界各地,从而为资源输出国提供了美元流动性,打造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并由此形成了当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商品—货币”循环周转的运动格局。如果没有中国的商品,那么美元的现实购买力将会大打折扣,美元体系和美国经济就会崩溃,就会出现美元贬值、消费品暴涨、股票和债券暴跌、社会动荡等情况。这意味着:打击中国就是打击美元、就是打击美元资产、就是打击美国的全球统治地位。

查看余下5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