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炮击金门纪念日所思
“九一八事变”(我一直不赞同针对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使用什么“事变”的说法。这种说法直接掩盖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性质和罪行。还有所谓“卢沟桥事变”的说法,性质也是一样,或许可以用“九一八暴行”或者“卢沟桥暴行”这类的词语较为适当)之后,中国的东北地区出现了诸多抗日武装。这些抗日武装大多数是自发组织的,战斗力有限。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组织下,将这些自发的抗日武装组建成一支相对统一的抗日武装力量,这就是抗联,全称东北抗日联军。
抗联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打得非常艰苦。后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东北抗日联军损失很大,最后,抗联余部不得不撤到苏联,以保存抗日和革命的力量,准备将来有一天还要打回来。
从抗联的历史和处境中,我们看到,在一个相对统一的敌占区,革命的武装力量要生存下来,要站得住脚,还要取得胜利,是非常艰难的。这就让人想起毛主席写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篇文章。文章中强调中国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其中一个主要的客观条件就是白色政权的分裂以及相互之间的战争。这是客观条件,但这个客观条件对于革命力量能否生存下来,意义非常重要。如果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也处在后来东北抗联的处境中,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是不是一定还能取得胜利,就不那么确定了。
虽然东北抗联遭到重大损失,但这并不就说明在东北,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不应该用武装斗争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很多历史,虽然后来证明了当时有的事可行,有的事不可行,但是在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总要有一批人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勇气,这种精神,是值得尊敬和赞佩的。正如,杨靖宇在牺牲前遇到一个当地的老乡。老乡劝杨靖宇,说还是投降吧。杨靖宇回答说,如果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杨靖宇肯定知道,他的处境非常危险,但他还是保持着坚定的信念。虽然当时抗联的力量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但杨靖宇依然坚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这也会让人联想到,在今天的巴勒斯坦,那里的人民遭到以色列法西斯的屠杀。巴勒斯坦人民的力量还远不够强大。但是巴勒斯坦人民就是不甘屈服,即使牺牲很多人的性命,他们都还要坚持战斗下去。他们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胜利,但是他们仍然具有强大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心,绝不屈服,绝不放弃,也绝不投降。
抗联的奋斗没有白白地付出,抗联的牺牲也不是毫无价值。这种精神一直鼓舞和激励着全国以及后来的中国人民。不过,抗联的处境和遭遇确实也证明了毛主席关于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论证是正确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