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不会有第二次约谈
一、
在H省调研,一个乡镇干部讲,如果某项工作被上级约谈了,乡镇就必须要“不计成本、不惜代价、不顾实际”地将这一项工作搞上去,以没有第二次约谈。如果出现第二次约谈,就不只是工作没有搞好的问题,而且存在态度问题。第二次约谈一多,乡镇领导班子可能也得调整了。
因为约谈对于推进工作很有效,上级部门就很喜欢运用约谈这样的问责工具。约谈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工作中出现重大疏漏被约谈,另一种是在部门工作排名中尤其是在中心工作排名中排到后面被约谈。
约谈一般是上级党政领导对下级党政负责人的单独谈话。除约谈以外,类似问责方式还有通报、表态等。通报就是在一定范围对工作不力的下级进行公开批评,表态则是让下级政府党政负责人在公开会议上做检讨,并表达将工作搞上去的决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中心工作,如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H省一些市县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定期开展层层观摩,市对县观摩,县对乡镇观摩,乡镇对村观摩,一月一次或一季度一次。以县对乡镇观摩为例,县主要领导带队,各个乡镇主职领导和分管领导,县相关职能局办负责人对每个乡镇打造的人居环境整治观摩点进行观摩并打分,排名靠前的乡镇党委书记做典型发言,排名靠后乡镇党委书记做表态发言。乡镇党委书记做表态发言时,镇长在台上陪站。
约谈之所以对推进工作有效,除了被约谈很难堪以外,一个单位或一级政府为一项工作连续被约谈,就说明了这个单位或这级政府工作不负责任,或工作不力,或工作没有办法,或工作态度有问题等等,一个单位或一级政府频频被上级约谈,上级就会积累下来极坏的印象,不仅未来晋升不可能而且可能调整领导班子。总之,第二次约谈和频频约谈,对下级领导干部来讲,不只是掉面子扣绩效的问题,而是要掉帽子的问题,因此就有“不会有第二次约谈”的说法。尤其是中心工作,第一次被约谈了,就一定要知耻后勇,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甚至不顾实际也要将工作搞上去。
既然约谈如此有效,重点工作、中心工作就特别青睐约谈这种治理技术,而与约谈相匹配的排名则是最好的约谈理由:其他单位或政府都将工作搞上去了,为什么你们搞不上去,排到最后了?每次排名必有第一必有倒数第一,倒数第一了就要拼命追赶上去,就逼迫排在前面的单位或政府更加努力。比学赶帮超,工作都做好了。当然,不仅排名,而且观摩,而且现场比武、拉练、打擂台,那就有更好的促进工作的效果。
约谈可以推进重点工作、中心工作,也自然可以推进部门工作,上级部门为了推进部门工作,自然也会想方设法利用约谈这样一个好用的促进工作的治理技术。每个部门条线都有分管领导,部门条线只要将工作排名,就可以排名部门工作的前几名和后几名,就可以找到分管领导汇报,让分管领导约谈排名靠后的下级政府。同时,上级政府党政领导还包片负责指导下级政府,部门将排名向包片负责下级政府的包片领导通报,或直接由分管部门工作领导向包片领导通报,排名靠后下级政府的上级政府包片领导脸面无光,也会督促下级政府做好部门工作,不要有第二次约谈。